88
听说福儿和卫傅回来了, 王家的亲戚们都来了。
连苟家听说王家的状元郎女婿回来了,都觍着脸上门来攀亲戚。
实在容不得苟家不攀附,状元郎那是什么?在他们心里就是天大的官!
得力于各种折子戏的流传, 在那些分不清什么官是什么官的普通百姓心里,除过皇帝老爷,就是丞相和状元郎最大了。
因为戏里总是演, 书生考中状元, 皇帝老爷把公主嫁给他, 或是丞相也要争着抢着把女儿嫁过去。
有些演戏的草台班子, 为了投底层百姓的所好, 演皇帝和丞相的, 经常为了把自己女儿嫁给状元郎,在台上吵起来,甚至打起来。
吵得打得越厉害,百姓们越爱看。
所以如此吃香的状元郎, 官他能不大吗?
因此,经常还有上门道喜的村民, 私下把福儿拉到一边,问皇帝老爷有没有把公主嫁给她男人?
如果公主嫁进来了, 那福儿算是大,还是小?
还劝福儿不要跟公主争, 男人当了驸马, 就能当官还有银子拿,她只管把好处都拿到手里,多生几个儿子。
是时公主生不出儿子, 好东西不都是福儿的儿子的了?
福儿简直不明白这些村妇为何会想到这些稀奇古怪的事上, 后来还是她娘给她解了惑, 原来都是看戏看多了。
关外不如关内繁华,有些在关内甚至在南边早就盛行的东西,可能要过许久才能流传到关外。
但关外也不是没有自己的特点,例如那些行走于各个堡县的草台戏班子,演戏的多是本地人,南边流传过来的戏文少怎么办?自己照着编啊,编符合当地民情的。
底层百姓爱看什么,他们演什么。
底层百姓爱看什么?
王侯将相的家务事,或是偷人的、扒灰的……越狗血有冲突感越好。
这些村妇们为何能说出那些话,就是之前靖安堡一个草台班子大热了一个戏,那戏里演的就是男人十年寒窗考中状元,被皇帝老爷看中招为为女婿。
可这男人家中有妻怎么办?
皇帝老爷不忍女婿背上抛弃糟糠的名义,特准许娥皇女英,那公主也是个贤惠的,拿原配当姐姐看待,只可惜这公主身子骨太娇弱,生不了孩子,不如农家妇泼实,一年一个一年一个,一气儿生了七八个。
最终等公主年老时,原配让自己孩子拿公主当母亲侍候终老。驸马也得两全,左拥右抱不说,还子孙满堂。
福儿听完后,当场一口茶就喷了。
大郎正站在她腿边,让娘给他剥橘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