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历史军事>太阁的秘宝> 一. 急 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一. 急 智(2 / 6)

看了一整天文件的近卫文麿长叹一声,放下手中的文件站起来,扭动着僵硬地脖颈走到报刊架前,抽出一张报纸看起来。

这是一期昭和15年(1940年)6月的《朝日新闻》。当翻看到文化与经济版面时,一条题为“东亚珍品骨董慈善拍卖会计划于本月底在香港告罗士打酒店举办”的简讯,像磁石般把他的目光牢牢吸在报纸上。

那是一则简讯。

大四开的报纸版面上,这条简讯只占据了豆腐块大小的篇幅,标题下面除了用寥寥数言草草说明一下拍卖会举办的时间地点外,就只是把参加拍卖的珍品名称罗列出来,连张照片都没有,显然是敷衍到了极点。撰写这条简讯的记者绝不会想到,这条他用来应付差使的简讯竟会引起枢密院议长的极大兴趣。

近卫文麿感兴趣的,是其中一件拍卖品的名字——“丰臣秀吉螭虎纽黄金小方印”。

这方金印,在别人看来只是一件并不太值得夸耀的收藏品。毕竟战国时代存世的骨董多如牛毛,一枚小小的印章,远不如刀剑甲胄更有收藏价值。但作为天皇近臣五摄家(天皇宫廷中最高级的摄政大臣,五摄家分别为:近卫氏、九条氏、鹰司氏、二条氏及一条氏)之首——近卫家的后人,自小便熟知宫廷秘辛的近卫文麿知道,这个带着螭虎印纽的金印是丰臣秀吉最为珍贵的遗物,是德川幕府自掌权后直到倒台都一直在寻找的宝物。

它的名字并不是“丰臣秀吉螭虎纽黄金小方印”,这个又长又拗口的名字仅仅是取自外观和材质,它真正的名字,是“国运之印”。

印,是身份和权力的象征。日本国最著名的印信,只怕非织田信长的“天下布武”莫属。丰臣秀吉上台后,也铸刻了几方自己的专属印信,但其中最神秘的、最别致的,就是这件“国运之印”。

说它神秘,是因为此印并非秀吉在世时常用的印信,而是在他自知大限将至后临时找巧匠铸造的。此举让人极其费解——权倾天下的太阁,为何在死前要造这么个东西?据知晓内情的人说,此物是秀吉向天皇传递密报所用,可就算要保护情报不外泄,用机关匣也足够了,为何一定要用黄金铸个印章出来?

说它别致,是因为此印的造型与秀吉其他印信截然不同。丰臣秀吉的印纽,造型多与大象有关。后人猜测也许是因为他身材瘦小,又被曾经的主公信长呼为“猴子”,才会对巨大壮硕的动物格外青睐。而且秀吉所用的印,形状也多为高印纽薄印台的钮印式样,很难想象,他居然会让人铸出以螭虎作为印纽的,印台高厚的中国式印章。

更让人惊讶的是,丰臣秀吉铸造此印的目的,竟是要献给天皇陛下。他官居太阁,位极人臣,一辈子喜爱权柄。若不是日本国人已将天皇奉为在世神祇,只怕他早已将其罢黜,改朝换代了。怎么在临终时心里又忽然惦念起挟在自己股掌之上的天皇?据说后阳成天皇(第107代日本天皇,年号庆长)得悉此事后,并未接受秀吉临终馈赠的金印,这足见其对“太阁”的芥蒂之深。也正是因此,才导致此印被秀吉的亲信大谷吉继所获,最终流入民间,不知所踪。

不过,只有少数人知道这金印的真正意义。

想到这里,议长的嘴角情不自禁地向上翘去——这些骨董商人和收藏家无论如何都不会料到,在这方不及婴儿手掌大的小印中,竟会藏有改变日本命运的力量。

毕业于京都大学法学系的近卫文麿受过相当良好的现代教育,当然不会相信三百年前的古人会制作出什么有魔力的宝物。既然传说这金印能改变日本的命运,那很可能是跟丰臣秀吉藏匿的财宝有关。

毕竟,能扭转乾坤的,除了钱还能是什么呢?丰臣秀吉贸然发动壬辰战争,致使日本元气大伤,国力一落千丈,这可说是他一生做过的最错误的决定。或许他认为,只有在临死前向天皇缴纳自己的财宝,才能安心往生极乐吧。要按照这个逻辑想的话,一切就都顺理成章了。

否则,何以在诸多的秘宝中,只有它被冠以“国运”的名号,让德川幕府二百多年来一直不断寻找?

因为,金印里藏着一笔足以扭转国运的财富!

正想得兴奋时,桌上的内线电话响了起来。

“议长,陆军省军务局长兼调查部长武藤章阁下没有预约,但他坚持要见您……”秘书的声音听上去很为难。

近卫文麿眉头微微一皱,道:“让他进来”。

四十八岁的武藤章虽然带着眼镜,却掩不住满脸的暴戾之气。一进屋,他就笔直地打个立正,对议长来了个九十度的深鞠躬。

“坐吧。”近卫文麿对自己的亲信摆了摆手:“这么急着见我,是什么要紧事”?

武藤章直挺挺地坐下,从随身的公文包中,拿出一份报纸,俯首鞠躬,双手平举着呈给议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