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肯定是这个回答,否则到汴京做什么。
不就是这边吵得太厉害,需要一个外力。
反对出海的官员看向纪彬的时候表情复杂。
一方面他们反对出海,因为这是本朝先祖的命令,而且出海事情太多,容易招惹海外番邦,边民非常难管理。
说白了,他们只想愚民,大家日子过得还行就可以了,如果让百姓们可以出海,那心思活络,就不好管理了。
所以纪彬弄出来蒸汽船,让出海又被提起,让他们很不爽。
但另一方面又知道,蒸汽船却是好东西,最近梦华号就在汴京,他们也都试过。
那船真气派,简直是无敌的存在。
可真的出海了,岂不是增加了治理百姓的难度?
这个想法在古代很多王朝都存在。
那就是百姓们越笨,越好管理,越好糊弄,最好目不识丁,不要懂太多知识。
就跟兴华府当初那些盐工们一样,他们就很好糊弄,因为他们从小就在盐场长大,从小就不知道反抗。
反而是柳家小公子柳卫宏是明白的,因为他有知识有文化,知道这样的乱象是不对的,所以想着反抗。
大多数统治者,希望百姓们都是前者,都是愚民,随随便便就能糊弄过去,也好管理。
但开放海禁,势必会开阔更多人的眼界,于是百姓们就不好管理了,因为他们不再愚昧,不再坐井观天。
可一旦如此,百姓们想法多了,就会生乱,多出几个柳卫宏,估计兴华府不等朝廷收拾,自己就想反了。
对百姓们来说,自然是好事,对上面的人来讲,未必不错。
反对的人当然能不能明说,所以嘴里只念叨着商人逐利,又说着成群分党,奸佞纵生等等。
这种想法有利有弊,但总体来说,弊大于利。
这点纪彬过来人太明白了。
一味闭关锁国,自己把自己的眼界缩小了,错过外面的科技发展,错过外面的工业革命,错过外面文化百花齐放,明明自己的文化可以上去争一争,可以当世界的领头羊。
但就是不去,就是关着门,到最后是什么下场,很多人都知道。
他们不是个边陲小国,是有着纵深,有着资源丰富的大国。
大国无力,迎来的会是下场?
纪彬纵然不太爱参与朝堂之事,可这件事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