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些船只的模型,再想仿造比较简单。
毕竟李家主先祖手里只有这些资料,却是没有图纸的。
这艘快船的出现,也让船务司正式有事可做。
虽然房子还没盖好,但这毕竟是海边的七月,搭个棚子就可以开始造船了。
在一片荒芜之上,船务司第一艘船终于开始动手,包括协理部三个技术大佬也恋恋不舍放下手中的蒸汽机,先帮着做第一快船。
而且李家主还带来一批有经验的造船工匠,这都是李家自己培养出来的。
现在的李家主已经是船务司官员,这些工匠若是做得好,也能入船务司,自然各个用心。
后期部门自然也跟着帮忙,不管需要什么,他们都能弄过来。
以后也不需要纪彬再往上面申请办手续,自有主簿他们操心。
唯一需要的,可能就是纪彬要给钱。
但新皇给了八十万两银子,足足够用了。
船务司的房子都没建好,船就开始先做,也是不少人觉得有趣。
纪彬则更加忙碌,码头在重建,船务司的房子在盖,快船在造,三边的事情处处都要找他。
毕竟海太城城主樊海钧头一次做城主,很多事情处理得都不够利落。
但这樊城主一直跟在纪彬左右,简直成了正儿八经的手下,甚至努力想要端茶递水,看样子可太殷勤了。
樊城主跟着纪彬这段时间,发现汴京教的当官技巧,岂不是还不如跟着纪彬学。
还是跟着纪彬进步比较快啊。
纪彬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学习榜样,在露天的办公室里又起了另一个草稿,然后就看到有个普通百姓走到旁边,明显想跟他说话,又怕他身边的小吏跟兵士们。
纪彬一抬头,那人竟然后退几步,纪彬好笑道:“怎么了?有什么事找我?”
不过说完,纪彬还看了看埋头写文书的樊城主,樊城主福至心灵,立刻站起来问道:“有事进门说。”
不对,也没有门,门还在另一边在建呢。
那普通百姓走过来,面露挣扎,但又真的很想说话,他看着不过三十多岁,皮肤很糙,明显的海太城本地人士。
樊海钧看看,竟然认了出来:“你不是郑老四吗,怎么过来了?”
不是樊海钧记性好,而是海太城八百多口人里,只有几十个身强力壮的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