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 就算计划失败, 也不会有什么损失。这里的光球都十分柔和……
司辰或许该感谢身后那条并不怎么起眼的小尾巴。因为早就习惯了这个多余的身体部分,除了在床上的时候,他大多时候都不怎么能想起它的存在。
但它显然是让其他东西判断司辰是否是“卡罗尔人”的标准。
周围的小光球纷纷围了过来。
“这声音,是林吗?天啊,你已经老年痴呆到这种程度了吗。我是乔!”
司辰没有否认:“图灵呢?”
“它当然留在卡罗尔星。”
“这是哪?”
“是女娲号上的虚拟意识空间。”那个叫乔的光球回答,“我们的身体正在冷冻舱内。虽然理论上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延缓死亡,但如果一直长眠,很有可能在生理意义上失去思维的活跃性,也就是脑死亡……所以达西建造了这个意识空间,让我们在苏醒的时候能找点事干。”
这是一种和“脑机”类似的技术。
建造者似乎没想过这里会被其他人的意识入侵,每个光球都被默认为“自己人”。
司辰想起了图灵和女娲的对话里,那些被改造成机械人的九千名卡罗尔人。
尽管对机械人制造了解不多,但考研的时候,他也是恶补过《机械原理》的。
机械人不是碳基生命体,它们没有睡眠的概念,更需要的是“能源”,也不需要什么冷冻舱。
它们和这些光球显然不是同一个东西。
去掉一切不可能,司辰很快意识到,这些光球背后代表的,都是一个个活着的卡罗尔人。
并且是当时那个年代最顶尖的一批科学家,他们制造出了女娲号,并且跟随其他人一起,踏上了星际航程,在广袤无边的宇宙中寻找着新的家园。
后来,因为衰老、死亡,这些科学家先后进入了配备有脑机设备的冷冻舱。
冷冻舱数量有限,这批名额甚至没有分给当时的政客。
因为女娲判定,这些科研人员才是重建卡罗尔文明的希望。他们能使用最贫瘠的材料建造出最合适的设备,保证更多的卡罗尔人在新的栖息地生存、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