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贬官不是他爹该受的?百户人家受害,竟没“出海玩”更值得一提。
果然是富贵窝里长大的呵,都是生在云端的仙人,一辈子也不定自己下地走两步路。
平头百姓吃再多苦受再多难,也不影响他们享用民脂民膏,兴致来了站在云上俯瞰一眼,上下嘴唇一碰,道声“可怜”,就是天大的慈悲了。
唐荼荼揣着一肚子的尖刻出了县城,在安静又宽阔的旷野上终于平静下来。
还是山上好,东镇的山都似活的,哪怕不种地、不住人家的荒山也是活的,林深草密,松涛莺鸣,溪水潺潺,都是山的脉搏与呼吸。
唐荼荼打起帘子,闭着眼睛听鸟叫。
左道上忽的疾驰过几匹马,马蹄踏过上个月刚抹好的石灰路,没带起多少土。
——这荒镇居然有养得起马的人家?
唐荼荼探头去瞧,又是几匹快马穿风而来。领头的人扫她一眼,分明已经越过马车去了,竟蓦地提缰勒马,一回头,惊喜叫道:“小唐大人?”
这称谓一出,唐荼荼立马把人认出来了:“刘大人?”
这是工部匠作院的员外郎,唐荼荼在工部造放映机时与他打过交道,旁边还有兴造院的,缮葺院的……给皇家建楼造阁的、设计城墙城防的、造奇巧器具的全来了!
唐荼荼惊喜:“你们,你们也上山啊?”
几位大人打马折回来,伴着她马车一块往山上行。
“是东宫的调令,太子殿下让我等唯姑娘命是从,说是您要建个大家伙。还点了二十名鲁班匠,不日便到,我们几人先行过来,看看能帮上姑娘什么忙。”
唐荼荼喜不自胜,隔着窗,连连给他们泡茶递水,她车上没好茶,干菊花枸杞配胖大海,润喉的。
几位六七品的小官苦笑对视一眼,也没能违心地夸她“这茶香”。
小唐大人真是太节俭了。
等上了山,唐荼荼才知道自己高兴得轻了。
太子殿下果然有一个君王该有的远见卓识,一封诏令,不光把工部各行科的管事大人派了来,知骥楼文士也来了十几人,多是熟面孔,当初帮她一块改良过放映机。
这一整日,十几辆马车、几十匹骏马奔着山上行,除了工部技术官员和善创新的文士,还有许多炼铁炒钢、制瓷烧陶的精工,可谓土木金石百工师傅来了个齐,全聚在了这片山头。
连厨子班底都是京城一品居的,十几位大厨包揽八大菜系,拉着全套家什就上山了。
唐荼荼感动得差点哭出来。
——太子殿下真的太感人了呜呜呜!
昨天她还是光杆司令,今儿就成了真正的“项目负责人”了。
甚至给先帝爷营造兴庆宫的名匠,也被太子密旨请来了此地。老先生年纪大了,经不住车马颠簸,最早动身,来得最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