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当皇帝的人,终究是不会畏手畏脚。
他这么想,就这么做。
这便是皇帝的权利。
先前老师就不止一次跟何似飞说过,新帝登基,急需一批能拥趸他政见的官员——越早考中进士,越早入先帝的眼越好。
因此,才在前几年对何似飞要求那么严苛,接近四年来,除了赶路的日子,何似飞每日都在勤恳的念书。
为的就是能早点抓住机会,有朝一日位极人臣。
何似飞上一场乡试的考卷便是出自曹大学士之手,导致何似飞看着这算科题,就觉得有股扑面而来的熟悉感——降低唐大学士喜欢的对数字计算方面的考量,着重考校逻辑推理能力。
第二场他依然先写得的算科题目。
邹子浔拿到第二场考卷,先大致的扫了一遍题目,发现上面只有一道算科题,刚开始他还以为自己的答卷是不是少了一页,连忙点起烛火仔细阅读,随后又将各个题目的分值加了一遍。
没错,就是只有一道算科题目。
他当下心就凉了,虽说那日何似飞有跟他和花如锦说要全面温书,但他温书还是不由自主的侧重于算科题目。
倒不是他听不进去劝。
就是……客栈里、路上偶遇的绝大部分书生都开始看算科题目,就不是一句简单的‘全面温书’能让他调转方向的。
邹子浔心里喃喃:幸好我还是听了何兄的话,把书本全面粗略的复习了一遍。
即便自己着重复习的算科题目没有沾很大比重,但他好歹温习过了其他的,心下是凉的,却也不算很慌。
邹子浔跟何似飞都是木沧县县学出身,两人又同时中了癸巳年的进士,在县学声望一时无两。
虽一直同何似飞不在同一个学堂,但邹子浔早就听说过何似飞‘善算科’的名声。这会儿,他居然还有闲心为何似飞感慨一句:何兄算科那么厉害,第一场考了两道,第二场只考一道……按照这个趋势下去,并没有考太多何兄擅长的算科题目啊。
就这种不按照常理出的题目,居然还推迟考试……
简直没天理了。
-
眼看着这雨已经下到了第三日,还是没有丝毫停歇的迹象,何似飞从原本每日一碗姜汤,变成每日喝的全都是姜汤。
只不过前面姜汤的味道还足够辣,后面就很淡了。
估计御寒的效用也只是聊胜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