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博臣当时受宠若惊,端茶的手都有些不稳,差点没当着自家儿子的面把茶盏给打翻了。
于是他分享了不少院试的经验,不管是自己多年前科考的经验,还是近些年监考的经验,全都说了。而他那仿佛万事万物都入不了眼的幺弟就这么听他说废话,还一杯一杯给他添茶。
乔博臣之所以对此事能记忆犹新,就是因为他当时喝得多,不消片刻就想要解手,可又不好当着幺弟和儿子的面说自己去茅厕,只能苦苦的憋着。
他当时憋的整个人面容抽搐,偏生幺弟聊到了兴头上,一个劲儿询问:“院试可以煮饭?怎么煮,你们衙役给他们准备锅碗瓢盆吗?煮饭的水怎么办,谁来打?”
乔博臣作为主考官之一,对其细节确实可以称得上一声了解,可幺弟这么连珠炮似的问下来,再加上他腹内憋涨,整个人迷迷瞪瞪、茫茫然然,原本半柱香能回答的问题,硬生生拖了两柱香的时间。
直到幺弟听得满意了。
当时乔博臣好不容易疏解后走出茅厕,心道自家幺弟十指不沾阳春水,对院试好奇也就罢了,怎么对煮饭这么感兴趣呢?他想吃什么让厨娘煮,再不济请大厨回家做也可以啊!
此前百思不得其解的疑惑在此刻终于有了答案。
乔博臣忽然福至心灵的想到四月下旬那会儿,爹娘飞鸽传信曾说,幺弟可能同一贫寒出身的书生交往密切,不过那书生考完府试就会回乡,只要他看住幺弟,别让幺弟追到那书生家里去即可。
乔博臣喃喃:“四月府试,八月恩科……这,这少年难道就是爹娘信中所述之人?”
不然他为何能吃到自家蚕豆、馒头?
就连那煮蚕豆的锅子,乔博臣前两日好像都在幺弟手中见到过——是幺弟特意出门买的。
这……
这可真是天大的消息。
自家那用鞭子甩长公主嫡子、讥讽遍整个京都青年才俊的幺弟,居、居然有朝一日,能为了一个少年做到如此贤惠……
真真是,大开眼界。
乔博臣现下还不知道,幺弟给这少年送的,不仅有锅子和食物,还有熏蚊虫的艾草、薄荷叶等——这些稍微粗心一点就想不到的,他那个看起来飞扬跋扈的幺弟都准备齐全了。
要不是当时时间不够,他幺弟还想让这少年拿两身衣服出来,给自家仆从用药炉熏一熏,穿身上后可以防止中暑。
乔博臣此刻心里像是被一根羽毛不断搔/啊、挠啊的,心头痒的紧,想上前仔细看看那少年的模样,却又非常有职业道德的想:这里是考棚,他作为主考官,可千万不能跟考生有任何关系牵连。
他得避嫌。
于是乔博臣只是将那少年的侧脸轮廓记在心里,便缓步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