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袁阀> 133铁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33铁幕(4 / 5)

汉代节rì例行的活动少不了祭祀,正旦祭祀更是重要,虽然不情愿但袁熙还是跟着袁绍进行了一系列繁琐的祭祖仪式。

之后的宴请跟走访,更是持续了三rì,毕竟是袁阀子弟,应酬还是不少的。不过这也是跟袁绍嫡系人马,拉拢联络感情地好时机。

正旦过后,各地郡县就开始忙碌准备播,还有征讨公孙瓒的事宜。

在此期间袁熙也被领了个都督“司金”的职务,说白了就是监督兵器的制造和铜铁的冶炼。而担任“司金中郎将”地正是以刚正闻名的审配,毕竟三军未动,物资先行不是。

对于兵器的制作,袁熙还是稍有了解的,但这时他重新考量起,冀州匠作的能力来,不仅是监制供给北伐公孙瓒的兵器,如果有好地工匠跟工艺,他也想推广到青州。

这时的工房其实极其简陋,工匠们地位也不高。炼钢的工匠们顶着凛冽的寒风,裸着上身不断淬火捶打。

负责的工头看到审配、袁熙等人来到,赶紧取来账簿给他们核查。审配查对账簿,袁熙则在一旁取出一些造好的兵器亲自检验。冀州地冶炼工艺在这个时代还是很先进的。灌钢法、百炼钢都很普及。

冀州的弓弩制作业,继承发展了列国时秦人、韩人地工艺,手 弩、蹶张弩、车弩地制造都很发达。在袁熙地周旋下,审配、袁绍答应派遣部分工匠,前去青州传授技艺。

最后,在审配陪同下,袁熙来到打造铠甲地工房。

袁熙将一套jīng甲的制作过程看了遍。这才发现铠甲的工序当真是繁琐而严谨,打造好甲片还是很粗糙的一环。

随后的编缀、上漆、水磨、镶嵌里衬外层更加是jīng细活计。毕竟现在还不是隋唐时代,技术和工艺还是有限的。

审配对袁熙说道:“札甲造作简易。而鱼鳞甲造作就繁琐费力了。库房里有几件新近打造出来的上品铠甲,公子要不要去瞧瞧?”

袁熙来了兴趣,跟审配来到库房。工头取出几件制作jīng良的铠甲,分别介绍到:“这是黑光铠,明光铠,两当铠,环锁铠。”

袁熙对“明光铠”“两当铠”特备感兴趣。“明光铠”是这个时代地名甲,从前在洛阳看大将军何进披过。其实“明光铠”是一般鱼鳞甲的jīng致版。

不仅工艺做工更加jīng湛,褪裙、护颈、护膊一应俱全,还在前胸后背安上明亮亮的“护心镜。”也因此得“明光”这个称号。

记得太宗皇帝李世民打天下时,手下就有一只玄甲精骑,不知道是不是类似这种铠。

“公子喜欢的话,可向袁公讨要一两件,大将上阵良驹、利刃、坚甲皆不可少的。”审配笑着说道。

袁熙道了声谢。但他只是对明光甲感兴趣而已,要是在还未普及的情况下披上阵去,那么明显地目标当真是众矢之的。

而“两当铠”是以后骑兵的制式铠甲,只是这时生产工艺还达不到大量生产的水平。“两当铠”配上“具装铠”就是标准的重骑兵了。经过一番查看,袁熙果然发现几套“具装铠”。他想到“马甲”一词,不禁轻笑了出来。

“公子为何发笑?”审配问道,“难道是此具装铠有问题?”

“那倒没有,我只是想问这具装,多少时rì可打造出一件?”

工头很是骄傲地禀报道:公子,不是在下吹嘘,放眼整个大汉。此时能产具装铠地只有咱们冀州了。不过现今能打造具装铠的工匠不多,每月能产两三具吧。”

现在技术还不成熟,到了南北朝时代才开始成熟普及更有了重甲骑兵,比如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狒狸骑兵。

闻言,袁熙失望地暗中摇头,本来还想整一批具装铠回去,装备一支重骑兵。但看这库府里的存储,不过几十件,即便全部装备了也形不成战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