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隋唐风云> 第39章以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章以待(2 / 3)

这是因为,稽胡的部族虽然散落,但是却有两大军事支柱,一个驻守在河西的离石,叫做“穆友”,另一个驻守在河东,叫做“天柱”,而这里的河西河东,所指的是汾河以西和汾河以东。

我们从一个侧面就可以看出宇文邕和阿史那皇后之间的夫妻感情是怎样的。

宇文邕的后宫并不多,不过寥寥数人,他的一生一共生育有七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但这些儿女中却没有一个是阿史那皇后所生,除去阿史那皇后可能患有不孕症的可能之外,最大的可能则是,宇文邕和阿史那皇后的夫妻感情并不和睦。

而如今,突厥的可汗已经换成了佗钵可汗,并且收纳了高绍义,帮助高绍义称帝,这一系列举动已经表明了突厥人的立场。

什么立场?站在北齐的立场。

而佗钵可汗之所以如此支持高绍义,其实是有深层次原因的。

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国一直奉行一种大陆均势政策,这种政策就是要让欧洲各国彼此牵制,防止在欧洲大陆上出现霸权国家,这样一来,英国便可以长期维持自己在欧洲的利益,及其海上霸权。

突厥一直以来所奉行的正是类似于英国的这种“均势”政策。

佗钵可汗曾说一句名言:“我在南方有两个儿子孝顺我,我还需要担心没有财物吗?”(《周书·突厥传》:但使我在南两个儿孝顺,何忧无物邪。)

托钵可汗所称的两个儿子,说的就是北周和北齐。由于北周和北齐长期对峙,而突厥又实力强大,因而,无论北周还是北齐,都对突厥极尽奉承,这样一来,突厥就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因而,我们从历史中可以看到,突厥一会儿帮助北齐,一会儿又帮助北周,几乎没有立场可言,而这恰恰是突厥人聪明的地方,只要两个“儿子”不停地争斗,突厥人就有享受不尽的财物。

而宇文邕朱杀权臣宇文护之后,励精图治,图谋伐齐,北齐皇帝高纬却昏庸无能,残害忠良,最终北齐被北周所灭,原先双方对峙的局面瞬间被打破了,最大的受害人就是突厥。

宇文邕吞并北齐之后,无论版图,还是兵力,都迅速扩充,迅速强大起来,这对突厥也是一种潜在的危险。

原先两个儿子孝顺自己的局面荡然无存了,却换来了一个充满威胁的对手,突厥怎能甘心,因而,面对高绍义的投奔,佗钵可汗热情地张开了双臂,迎接高绍义的到来,并协助高绍义称帝。

转过年来,即建德七年(578年)二月,北周在徐州取得了对陈朝军队的全面胜利,并生擒了陈朝大将吴明彻,王轨带着北周精锐之师凯旋而归。

而到了三月二十五日,宇文邕突然宣布,改元宣政。然而,宇文邕刚刚改完年号,幽州(今北平)就出事儿了。

四月,突厥突然发动了对幽州的侵袭,杀掠百姓,掳掠财物,当时驻守在幽州的幽州总管刘雄,率兵迎击,与突厥人发生了激烈的作战。

然而,幽州总管刘雄兵力有限,最终寡不敌众,牺牲殉国。

这一事件彻底惹怒了宇文邕,宇文邕已经忍了很久,此时他已经忍无可忍。

此时南方的陈朝,已经被北周挫败,根本无力再战,所以,陈朝对北周来说,根本没有威胁。

既然没有了后顾之患,宇文邕完全可以集中兵力,迎击突厥,但是宇文邕还是要找一个人,此人是最大的军事保障,此人就是宇文宪。

然而,让宇文邕失望的是,曾经战功赫赫的一代名将宇文宪,此时竟然卧病在床不起,名将居然变成了病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