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李青义等人在半途被李奎安安排在家里读书学习,但他们之前挣得工分也是不少。三兄弟都在三百多块钱的样子,差距不大。
而李奎安因为掌管砖瓦窑,是个技术人才加管理人才,拿到了足足八百块。
对此,满村老少爷们虽然羡慕,但却不会嫉妒。
毕竟谁让人家有本事呢!
有本事的人就该赚钱,没本事,那就跟着赚钱。
分了钱,也就轮到了赶大集的时候。
当然,并不是有钱就一定能买到很多东西,关键还是看供销社有多少的供应。
因为之前的地震,上级领导对这边的支援力度还是挺大,专门调拨了一批物资分发到下面的供销社。
当然,品类没多少样就是了。
这个物资不是很充裕的年代,人们的要求其实也不高。
能割到足够的布,给家里人做一身新衣裳。
买两斤肉,饱一顿饺子。
甚至是买上半斤糖什么的。
……
宋梨看着亲妈、姥姥和舅妈们连夜商量着买什么,而姥爷则带着舅舅们上山下套子,看看能不能逮到兔子、野鸡什么的。
这样的情况,几乎发生在李格庄的家家户户。
唯一的娱乐就是公社组织放电影,但这天儿实在是太冷了,村里人虽然喜欢热闹,但比起热闹,还是在家里炕上享受热炕头更舒服。
宋梨在姥爷和舅舅们上山的时候,照旧送出了锦鲤光环。
毕竟,这个时候,若是再能弄点儿肉,全村人都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