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记载:布妻谓布曰:“宫、顺素不和,将军一出,宫、顺必不同心共城守也,如有蹉跌。将军当于何自立乎!且曹氏待公台如赤子,犹舍而归我。今将军厚公台不过曹氏,而欲委全城,捐妻子,孤军远出,若一旦有变,妾岂得复为将军妻哉!”布乃止。
绝大多数人读到这段史料,再联想到吕布悲惨结局的时候,可能都在痛骂吕布不听陈宫之言,以致身首异处。
然而,若将这段史料与前面那段史料放在一处,却会发现出很多猫腻。
高顺的人品,绝大多数人应该都非常认同,吕布妻子却在这里说,陈宫、高顺素来不和。
依据高顺性格,绝不会轻易与人结怨,且高顺识大体,既然陈宫乃吕布麾下唯一谋士,更不可能无端与其结怨。
不过联想到高顺平定郝萌叛乱,郝萌部将曹性又指认陈宫为同谋,或许就能推断出二者不和由来。
那件事以后,吕布虽然没有追究陈宫过失,可对于高顺这么正直的人而言,或许已经对陈宫心存戒备,甚至会在让吕布提防陈宫。
结果呢,吕布固然疏离了陈宫,却也开始疏离高顺。
再回头看看吕布妻子说的话,言语中对陈宫可谓是满满的不信任,吕布身为君主,听了这番话后也不采纳陈宫计策。
与其说吕布听信妇人之言,倒不如说陈宫因为郝萌之事,早就失了人心,不仅仅是高顺这员大将,就连吕布及其妻妾,都对陈宫的忠诚产生了怀疑。
易地而处,或许任何君主都不会将自己身家性命,交到一位自己怀疑的人那里吧。
当然,对于以上这些,关羽还没有如此深刻认识,他只是惊喜于陈宫这位大才,居然还没有认主。
“公台之名,吾早有耳闻,若能得公台相助,吾大事成矣!”
关羽兴奋之色溢于言表,恨不能此刻就动身前往东武阳,亲自登门拜访陈宫。
只不过,他仍旧强行按捺住心中的激动,问道:“孟德,第二位大才又是何人?”
曹操正色道:“第二人,姓程名立,表字仲德,此人名声虽不及陈公台,才能或犹有胜之!”
“程立?”
关羽面露疑惑之色,在他印象中,好像并没有程立这位历史名人。
曹操看到关羽脸色,急忙说道:“此人虽出身寒门,而今已经到了知天命年龄,仍旧没有一官半职,却乃实干之人,有真才实学啊。”
“昔日黄巾叛乱,近万黄巾肆虐东郡,东阿县城也难以幸免,程仲德却以一己之力,整合县内兵力,大破黄巾,可谓知兵善战,胆识过人之辈啊。”
程立祖上没有什么当官的人杰,家境也是平平,更兼自身性格乖张,故此总是郁郁不得志,眼看年龄渐长,却一事无成。
黄巾起事时,东阿县丞王度起兵应之,更是烧掉县中的仓库。
县令得知县丞联合黄巾叛乱,逾城逃走,城中县吏以及百姓,只得带着老弱妇孺向东逃到渠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