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汤面是世上少有之美食,过去只有在结婚丧葬的重大日子以及过年时才有的吃。
浇汤面是秦省传统面食,做工尤其讲究,工序繁多;
汤,要肉汤,经文火久熬,使所放香料融入汤中,料汤合一;
醋要好,是粮食醋,汤好不好,全凭醋把门;
辣子要用大油泼过的,不能用菜油,否则太燥;
将鸡蛋摊成几毫米的薄饼,油炸豆腐片切丝,与葱花放入汤中,辣子红红,鸡蛋黄黄,葱花点点,煞是好看,看一眼,哈水四溢。
浇汤面的来历也不凡,从时间上说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姜太公时期。
话说姜太公从西歧起兵时,在如今的周公庙捉到巨蛇一条,大喜,犒赏三军,将蛇肉切为小块,做成臊子称为臊子面,是今天歧山臊子面的前身,只是蛇肉早改为猪肉了;
吃饱喝足,大军前行,走到扶风兴平地界,蛇肉所剩不多,就在蛇肉里加上菜蔬,而那一带居民吃面仍保持了那时的风格。
到了乾县一带,肉没了,菜也没了,所剩只有肉汤,便用现有材料,将肉汤用大锅煮,加入佐料、盐、醋、辣子、剁碎的菜叶,经熬制的汤奇迹般的香飘十里,再将面煮好,捞到碗里,浇上熬好的汤,这便是流传千古,旷世少有的浇汤面的前身。
面加碱,有韧性,筋到,细如发丝而不断。
事先煮好的,过水冷却,捞成鸡蛋大小的小嘬。
吃时,将面挑到碗里,加上汤即可食用。
想到这里,马毅搏都有些忍不住流口水了;
主要是好多年没有吃过;
上一世,自从有了孩子后,四五年都没有过年回家了,跟别说吃浇汤面;
有时候,马毅搏特别想吃的时候,在羊城这边,找一个卖饺子皮的面馆,让人卖给他一些云吞面,然后拿回家让自己母亲用调料做一下,做成浇汤面;
但这只是虚有其表罢了。
不管是面,还是味道,都没办法和老家相提并论。
“行,王婶,我先回去问问我爸妈他们,来的话,我给威子打电话”;
说话后,马毅搏并没有开车,反而直接走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