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苦无依的,虽然孟村长开垦的时候给了他两亩地,又让村里的人帮着一起种,可是这也不是长久之计。
而且这孩子们上学,束脩他可以不要,可是这笔墨纸砚是不能少的,都不便宜。
这束脩他不留着,以后给村子里的孩子购置东西。
范秋英见他还不算太迂腐,也省了一番劝说。
五个孩子的起点是不同的。
顾天明接受过系统的学习,而且已经到了要参加童生的阶段,所以被单独归为一处。
还有顾永爵,虽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习,可是背诵的知识不少,而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范秋英特地找到孟夫子提了一下,希望孟夫子能多教顾永爵一些治国的学问。
孟夫子有些不解,可是范秋英没有多说,他便也没有多问。
他以为范秋应是想着让顾永爵通过托关系的方式入仕,毕竟他知道顾家有个在王侯家都吃得开的人物。
再就是顾天成和顾天佑,要求不高,会读书,懂得记账便是。
再就是一定要学会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既然以后的地位不同分工不同,那就没必要浪费时间学那些以后用不到的东西。
至于柳煦育,她想让孟夫子教授一些兵法和纯良之心,不出意外,柳煦育以后会是武将,而且还不是明国的。
她可不想养虎为患,就算是要做武将,因为希望做一位护国为民的武将,可以护卫疆土,却不允许残害无辜挑起无端的战事。
而且一定要懂得民为重君为轻的道理,希望他以后真正效忠的是百姓,而不是一姓之王。
顾天香这方面,就希望以后能自立,有仁者之心,这是一个为医者必须有的。
她把自己的想法,还有对每一个人的期许都跟孟夫子一一道来。
孟夫子却是已经惊住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起身对着她行礼。
“夫子,您这是做什么?”
“顾夫人,您刚才那番话是我用了近一辈子才明白的,刚才的礼数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表达我的敬佩之情,如果人人都能跟你一样,何愁家里不出人才?”
孟夫子说着,又对着范秋英作揖。
范秋英有些无奈,浑身刺挠,这哪儿是她境界高,主要是以前接受的教育好,这得感谢党和人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