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络吕惠卿只是第一步,别忘了他儿子还是议政会议领班呢!
老文把文及甫找来,当即部署下去,让议政会议发力,制造舆论,拥戴秦王登基。他还借着文及甫和军方的交情,去拉拢一些将领,至少要让他们保持中立。
然后文彦博又亲自去找在京的门生故旧。
很快,舆论就造了起来。
铺天盖地,势不可挡。
要说文彦博有这么大势力吗?
当然没有!只不过老家伙善于借势,如今王宁安如日中天,他手下的各种力量,都想王爷高升一步,他们也跟着往上走,自然愿意出来摇旗呐喊,制造声势。
在鼓动舆论的人当中,还有一伙人,那就是金融集团,他们刚刚被打得狼狈不堪,投资天竺,又惨遭失败,已经到了生死存亡,命悬一线的关头。
司马光不惜亲自出手,如今老文造起了声势,他们当然要跟进。
把王宁安推上去,他们算是从龙功臣,姓王的总要客气一点吧!
推不上去,赵曙翻脸,师徒君臣死斗,他们就能站在一边看热闹,不管怎么说,他们也不吃亏,甚至还能浑水摸鱼,把损失拿回来。
正是在这种复杂的情绪之下,两伙人都极力拥戴秦王。
弄得风风雨雨,势不可挡。
原本已经老脸丢尽的张方平,此时也什么都不顾了。
反正都干了一次,再干几次,又能怎么样?
他立刻上书,为王宁安讨要九锡之礼的后五样。随后,又是几次登坛讲学,盛赞秦王的功绩。所到之处,万人空巷。
这回好玩了,原来光是金融集团捧着他,现在老文发动了,王宁安手下那么多人,有的人是核心的,有更多是外围的,他们也不清楚秦王是什么想法。
觉得文相公是秦王的亲家,他跳出来,我们跟着起哄,绝对没错。
大量的投机分子,也都搅合进来。
这么一弄,张方平享受的待遇,胜过之前数倍。
到处都是前呼后拥,风光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