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些新移民里的青壮在抵达了定居点后,第一时间就被编入了民兵队里,并领取了一支二十三年式火帽击发枪。
这些青壮被编入民兵队后,将会定期组织训练乃至行动,防备、打击周边的土著。
随着大量楚国人移民的涌入,虽然暂时大部分都还聚集在曼哈顿岛上,但是已经有部分移民跨过了河流,抵达了河对岸的地方开辟定居点,这引来了当地土著的抵抗。
当然了,土著的抵抗并不是什么大事,驻防当地的军队在移民到来之前,实际上就已经开始了清理驱逐土著行动,但是总归还是会有漏网之鱼,同时土著被驱赶走了后,偶尔也会跑回来进行袭击。
驻军也不可能天天呆在荒野里,因此边缘地带的一些新移民定居点也需要组织民兵进行自保,并在站稳脚跟之后持续的对外扩张,驱逐周边的零散土著,扩大移民的活动生存空间,获得更多的耕地。
这些事情都是海外移民开发的常规流程,大楚帝国的海外官府以及军方,对这些都有一整套的完善流程。
就连是移民们对此也不陌生,哪怕是在国内的时候多少都会有所听闻,然后踏上旅途的时候,官府也会派人对这些新移民们讲解到海外地区后的一些安全注意事项,进行理论上的军事教育。
等到了地方后,这些新移民们拿上了配发的枪械后,虽然缺乏实际操作经验,但是大多已经具备了一些军事理论基础,这对他们未来的民兵队生涯将会拥有极大的好处,关键时刻是能够保命的。
随着第五批移民的到来,新丹府的知府潘继明也是心中安定了不少。
加上这第五批移民后,新丹城以及周边郊区的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三千多人,尽管人口还是少了点,但是总不至于和他刚来这破地方的时候一样,只有区区千人不到了。
当时此地的楚国人口,算上移民和驻军,加起来也才八百多人……都还没有此地的欧洲土著多呢。
因为缺乏人口,加上这些欧洲土著来源复杂,欧洲各国的人口都有,不少都是从欧洲大陆逃亡过来,被各国主流排斥的异教徒群体,不用担心他们效忠各自的宗主国。
因此把英国人的殖民地管理人员遣返后,一些普通欧洲底层移民则是被留了下来,当时实在缺劳动力,连个港口都没人手来修呢。
不过人虽然留了下来,但是限制也是有的……当时的潘继明给了他们两条选择:要么滚蛋,要么接受帝国的统一劳动安排,被编入劳动营里进行劳作,然后给工资,并承诺干满五年后,准许他们出资购买限定数量的土地定居。
这些底层移民本来就啥也没有,很多还是契约奴的身份,这让他们走人,他们连船票都付不起,除非又给其他人当契约奴。
至于干活还能拿工资,这是之前很多契约奴都没有的待遇呢……
所以除了极少数走人外,大部分还是留了下来给楚国人干活。
因此如今的新丹城除了楚国人外,还有一些欧洲人劳工的,而这些欧洲人劳动在干满五年后,也将会获得楚国人的身份户籍,成为一个楚国人。
接受异族入籍,这在大楚帝国里虽然很少,但也不是没有,甚至可以说数量还不少,只不过都是基于特定情况的接受异族入籍而已。
通常而言,异族入籍的情况都是发生在征服某一片地区的时候,有限度的接受当地的一些异族入籍。
如当年占据高丽半岛,广阔西伯利亚,中亚的时候,其实都接受了一批异族人,并对他们进行教化,通婚融合……这一阶段里接受的异族是比较多的,理由也比较多种多样,高丽地区是因为文化比较一致,属于传统儒家文化圈,楚国人对他们的感官就是:好歹是个文明圈里的正常人,接受度比较高。
西伯利亚嘛,则是实在地广人稀,当地土著人口全部加起来都没几十万人,分散的太过广泛,找人都找不到……说实话想要进行驱逐屠杀都干不了。
后来干脆就默认了他们的存在,陆续把他们纳入帝国的统治当中。
中亚地区,则是属于游牧民族,而中亚和漠南漠北等地区的游牧民族高度类似,楚国人接受起来也容易,最关键的是人依旧没多少,不过几十万人而已。
上述都是人口少,因为各种原因而接纳,然后又容易融合消化的族群,同时又进行了迁移,强制通婚,改风易俗,教化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