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皇宫内也有仓库储备了大量的粮食以及弹药,各堡垒火力点内常年部署有火炮并定期保养维护。
日常时期里,由近卫军禁卫团负责驻防,外围会有一个近卫师随时可增援。
一旦遇上敌军或叛军进攻,该近卫师就能紧急增援,让守卫皇宫的兵力短时间内增加到两万余人。
只不过设计的如此厚实的皇宫堡垒,估计是没啥实际用处了,至少几十年内没啥用。
毕竟现在还是罗志学的时代,帝国上下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内部并没有太大的叛乱风险。
野心家倒是有很多,但是也得有人肯跟着野心家造反才行啊!
国内民众们安居乐业,民间反叛可能性讲降到了最低。
朝堂上各政治构架相对平衡,派系众多,哪怕是参务大臣想要起兵造反,也不可能获得多少人的支持。
大概率还没起兵呢,就被其他参务大臣给收拾了。
你说某一个参务大臣一家独大,把其他参务大臣变成了属下?
参务大臣彼此间可都是矛盾重重的了……这和个人想法都没关系,而是每一个参务大臣,背后都代表了一整个体系的利益。
而众多体系之间,往往是有矛盾的,很难进行利益上的调和。
此外最重要的是,参务大臣只有差遣,这个差遣还是口头上的……任命参务大臣的时候,罗志学从来不用正式的圣旨,而是下发中旨……甚至有时候连中旨文书都没有,只有一道口谕。
参务大臣也没有品级,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御书房,那是罗志学的办公室,不是参务大臣的)……
这意味着参务大臣的去留,全凭皇帝一句话,不需要经过任何正式的程序。
皇帝看他不爽,直接把他踢走就行了,为什么要容忍他继续做大?
如果这样你还能被臣子架空……
那还能说啥……只能说这皇帝活该!
也正是因为有着一整套完善的政治构架,罗志学才能够放心在东苑里三天两头看戏听曲,有兴趣了就指导指导皇家乐舞团的工作。
还能时不时跑到周边的地方去视察,看看地方上的实际发展情况。
随着承顺二十九的到来,罗志学前
往各省进行视察的计划,也陆续有序展开了。
这一次视察,不是和往常那样只是去附近的几个城市,最远也不过上海,而是准备沿着铁路网一路往北,不仅仅会先后视察长江以北的几个省份,还会一路往北前往河北甚至辽东。
罗志学准备来一次北巡,看一看自己治下的帝国北方各省的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