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想要把印度半岛彻底变成大楚帝国的开放市场,那些欧洲殖民者就得先赶跑了。
为此,大楚帝国军方也是做了充足的准备。
准备在这个春天了,陆续往印度地区增兵到五万人以上,其中一部分兵力会从南洋各地里抽调,还有一部分则是直接从本土抽调过去。
从本土增援过去的部队,就是第七十二师,这是一个常备乙等师,原驻防在广东,具备一定的登陆作战经验,也比较适应热带作战。
因为这一点数年前被敲定为新一批的海外驻防部队,开始加强航海运输、两栖作战,丛林作战等项目的训练。
如今被作为增援印度地区的首批部队集中在香港海军基地,准备在这里乘坐运输舰前往印度。
而随同第七十二师一起出发的,还有近卫军暂编第二混成团五千余人。
对外征战的时候,近卫军派遣规模不等的兵力组成混成部队参战,这也是大楚帝国的传统了,主要是为了让长期驻防在京畿一带的近卫军通过轮换参战的方式获得战争经验,同时也是为解决近卫军将士们的资历问题。
这没有资历,怎么晋升啊!
第七十二师以及近卫军暂编第二混成团,一共两万人出头的兵力,就是这一次大楚帝国首批派往印度方向的增援部队。
除了这两支部队外,陆军还在从南洋各地,缅甸等地区抽调大约三万人的兵力增援印度。
如此有了这五万多人的增援兵力,再加上印度派遣军原有的八千多人的兵力,基本上也就足够用了。
毕竟大楚帝国的战略目标只是驱逐那些欧洲殖民者,抢占他们的殖民地而已,并不是说真的深入印度半岛腹地,和当地土着尤其是莫卧儿帝国进行交战。
因此这五万多人也差不多够用了,至于再多的话……兵力倒是不缺,大楚帝国陆军常备兵力一百八十多万呢,问题是后勤补给不好解决啊。
因为除了陆军外,实际上还有一支庞大无比的舰队!
舰队也是需要后勤补给的!
这一路光靠海上运输维持五万多人的地面兵力以及庞大的舰队所需的补给就已经很勉强,再多来几万人那是会真的要命的。
为了执行印度战略,大楚帝国特地成立了印度第一特遣舰队、印度第二特遣舰队、印度第三特遣舰队这三支特遣舰队。
这三支特遣舰队,都是嫡属于印度洋舰队,属于典型的战时作战混编舰队。
第一特遣舰队和第二特遣舰队,都是从之前的印度洋舰队、南洋舰队里抽调战舰组成,而第三特遣舰队,则是从帝国本土的北洋舰队里抽调战舰组成。
如今,停泊在香港海军基地里的大片整装待发的战舰,就是嫡属于印度第三特遣舰队的战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