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各地频繁出现的灾害,帝国为了救灾,减轻农民们的负担,会针对受灾地区减免农业税,所以承顺七年的农业税是没有出现太大的增加,反而因为今年黄河-黄河流域出现了不小的洪涝有所下降。
但是大楚帝国的经济体系和税收体系,和传统封建王朝不一样,大楚帝国和宋王朝一样,也是属于重视工商的王朝。
和明王朝官方亲自下场,啥行业赚钱就垄断什么不一样,大楚帝国是通过官方引导,扶持民间资本投资。
官办企业虽然也有很多,但是只涉足国防以及民生产业,国防不说,而民生基本也只涉足了两个行业,一个是粮食,一个是盐业。
甚至就连钢铁都没有进行垄断专营,更别说什么茶叶,瓷器,纺织这些产业了。
对于一些轻工业,官方非但没有垄断,反而是大力扶持,鼓励民间资本进行投资,如今大楚帝国里踊跃出现的大量新式纺织行业就是典型的例子。
如今大楚帝国的机制布,依靠着物廉价美已经成为了不仅仅畅销国内,而且也成为了拳头出口商品。
大量来到大楚帝国进行贸易的船只,除了购入瓷器、丝绸、茶叶等传统华夏出口商品外,机制布也成为了他们大量购入贩卖的商品。
此外随着大楚帝国逐步控制了西北地区,也就是陕甘地区后,获得了大量的羊毛来源,因此毛纺业也是迅速出现,其高端的毛呢料也成为了出口商品之一。
怎么说呢,大楚帝国的工商业模式,是以官办企业控制专营至关重要的国防、盐业、粮食行业这三大行业,这三大行业不允许民间资本投资,也不允许地方财政投资,只能有工业部自行投资。
重要行业,比如钢铁,矿务,机械,造船这些重工业以及少量关乎民生的轻工业,则是官方投资为主,但是官方资本也不会进行垄断……民间资本要进行投资,官府还相当欢迎,只不过重工业投资投资大,回报也比较慢,所以民间资本暂时涉足不多,多是一些小矿山,小炼铁厂,小机械厂什么的,影响暂时不大。
而轻工业上,尤其是不影响国防安全以及民生的行业,则是官方少量投资引导,扶持鼓励民间投资为主,江南省苏州府的苏秦纺织公司的快速发展,就是这一政策的典型产物。
同时主导并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其他行业,比如轻工业甚至是钢铁,煤炭,机械,造船这些重工业也是如此。
哪怕是其中一些看上去非常赚钱的行业,官方也不会去搞什么垄断,而是放开了让民间资本自行投资,竞争。
这里头,又涉及到了大楚帝国的财政收入体系里,工商业方面的财政收入并不是以官办企业的利润为主。
实际上大楚帝国的官办企业里,除了大楚帝国盐务公司外,其他的基本都不怎么上缴利润,要么不赚钱,要么赚钱后又投入到了生产当中。
至于盐务公司,这是个例外,这玩意就是用来捞钱补贴财政的,哪怕是交税过后,一年还有大几百万两银子的利润呢。不过明年开始估计盐务的利润就没那么高了,因为帝国高层觉得盐务利润太高了,得加税……
明年盐务方面的总收入估计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还是一千五百万两银子上下,但是其中绝大部分都会变成盐税上缴国库,而不是和之前那样还有相当多一部分以利润的名义上缴。
毕竟大楚帝国的商业财政收入,主要是以工商业税收为主,甭管是官办企业还是民办企业都得交税……不能因为你是盐务公司就变得特殊的。
别说盐务公司了,就算是财务部嫡属的铸币局下属的几个铸币厂,那都得交税!
在大楚帝国,交税是一件很严肃的事,马虎不得。
税收是财政的基础,而财政又是维持统治的基础。
因此,大楚帝国方面一向来都很重视税收工作,哪怕是在刚收复的辽东也如此。
顺带一提,在九月下旬开始,在辽东的楚军第三集团军发动了新一轮的攻势,十几万大军从锦州、营口等地出发杀向沈阳。
除了第三集团军本部兵力外,还有归顺的漠南蒙古数十部投军青壮们组成的第三骑兵军四万余骑,从漠南蒙古方向杀入了东掳人控制的最后一片漠南蒙古部落控制区,也就是辽河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