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当家人觉得差不多了,附近的市镇已经扫荡一空,实在没有什么油水可捞。
一番折腾后,黑衣军已经获得百姓的拥戴,只杀赃官不害黎民,再加上青帝惩戒使的天庭背景,让林教主赚足了人气。
李木此刻方知青帝的顾虑,以匪发家毕竟名不正言不顺,即便能够成功,也难以弥补道义上的亏空。
而正八经儿的率众起事,就不会存在这个问题。
他们从平民百姓中发展起来,身负大帝的嘱托,所谓是根正苗红,毫无道义上的缺陷。
青帝是什么人,她怎么可能靠一群土匪去平叛,那样做会有损她的名望,自然不会被她接受。
也就是说,惩戒军的出身必须毫无污点,李木可以收降贼匪壮大队伍,但绝不能将这支军队打上土匪的标签。
如果放在以前,青帝的想法李木肯定懒得关注。
你又想平叛,又想爱惜羽毛,那好办呀,你自己来做就好了,我没有心情帮你考虑那么多。
现在却是两码事了,青帝就是林婉,林婉就是青帝,那是他的命,都不用青帝多说什么,李木都会穷尽心思的为她考虑。
替媳妇办事和替大帝办事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前者哪怕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后者则是能对付就对付,差不多就行了。
李木决定攻打玉河县,在哪跌倒就从哪爬起来。
自己一定要打下县城,好好问一问当初是谁批的卷纸,为什么要针对我?
一声令下,军队向玉河县进发,结果走到半路就和玉河县的剿匪大军迎面遭遇了。
玉河县的县令姓赵,赵县令最近很是郁闷,自己的考评一直不错,没想到突然出现了三件大案。
一件未完又起一件,一件更比一件大。
先是发生破寺庙杀人大案,虽然被杀的人都是匪徒,但如此乱用私刑与国法不容,令其倍受上峰的训斥。
这件案子还没有头绪呢,紧接着又出现了妖言惑众,借考卷诋毁五王的忤逆大案。
那个褚木胆大包天,竟敢说出天下之位唯贤明者得之,岂容宵小觊觎,这不就是指着五王的鼻子骂娘吗。
虽然此事与他无关,但毕竟发生在他的治下,上峰的责难哪能少得了。
好在是他主动发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