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兰领了芦枝钱,拜别了张大夫,带着杏花就走。
她阿娘马上就要出月子了,今年不用下地,不如买两头小猪仔回去养着。
抓了猪仔,她又带着杏花去了粮店,买了一小袋白面。
最后去了之前的猪肉铺,提了一斤猪肉和大骨头,这才回了家。
一进院子,就听见小儿咿呀的声音,进了屋洗过手,若兰就从王氏手里接过了小琰儿。
半个多月,小孩和刚出生相比已变了模样。
这一个月若兰天天熬着大骨头,偶尔买鱼炖了给王氏喝。
不仅她容色得以恢复,小琰儿也是白白嫩嫩,十分讨喜。
逗了一会小琰儿,小孩便吃奶睡了过去。
王氏将小儿安置好,这才得空和女儿说话:
“今日赵氏过来了,还拿了十个鸡蛋过来,问娘明日可否取货,娘没有应承,说让她明日过来问你便是。”
若兰点头:“今日再风干一宿,明日就成了,待她过来把货给了即可。”
王氏笑着应了,看向木板床上坐着的女儿。
一家人这几日都圆润了不少,唯独她身量纤细,脸更是没几斤肉,心里不免心疼女儿。
晚上吃饭,肉悉数到了她的碗里。
若兰看着白花花的肉片,心里一阵哀嚎,杏花这丫头,怎么净挑了一堆白肉回来。
两色口脂若兰选得主要是两个经典色,一个是正红,出嫁时必备的颜色,另一个颜色,她选了豆沙色。
农家姑娘不似大家闺秀,涂着红色系口红平日出去只怕引得别人乱言。
这豆沙颜色浅,正好合适,第二日赵婶来时看到成品,心里甚是开心,补了剩余的钱,急急忙忙就回家了。
都说六月的天气变化莫测,若兰现在可算深切体会了。
早上从家出发还晴空万里,不过几个时辰,竟乌云密布,等她到了药材店,已被淋了半湿。
她刚准备敲门进去,就听见里面传来激烈的争吵声,她一时止了步,那争吵声就清晰的传入了耳朵。
“你宠爱二姐,平时她什么要求您都应,我这小小的要求您却一再推辞,这两色口脂左不过一百多文钱罢了,阿爹竟这般不舍银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