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前兵部右侍郎兼三边总督杨鹤的孙子。”
骆养性没有说杨嗣昌是因为,现在的杨嗣昌只是一位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的进士,没有任何的一点名望和功劳。
历史的戏剧性就是如此。
(本章未完,请翻页)
崇祯的到来,许多东西都已经快要面目全非了,很多时候崇祯都还以为因为自己,大明的各种灾害都能少一些。
后来发现,一点没少不说,还增加了不少。
原因不外乎就是,在历史上的一些灾害,都是地方上能压住就压住,只有压不住了才会上报朝廷。
当然一般情况下,上报朝廷的不是大的了不起的大事。
就是小的风一吹就没有了的小事。
前者是自己兜不住,无论如何仕途都不保才会说出去,以此来减少自己的罪责。
而后者则是为了夸大自己的功绩,还能够向朝廷要一点银子,一举数得是这个时代的所有官员们最喜欢的。
“都是忠良之后啊,他在锦衣卫做的怎么样?”
崇祯若有所思,他已经把朝堂换了两遍了,某些角落里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
不过这些现在已经影响不到他了。
只需要大明的大势,还在他的掌握之中,别人就别想跳出去搅风搅雨,只是这个杨鹤,和西安府的那个杨鹤是不是一回事,他心中闪过了一个念头,瞬间有开解了。
肯定不是一个人,重名重姓的简直不要太多,首先年纪和做事的方法都不一样,哪有说明不是同一个人。
“是个人才,干的也还不错。”
骆养性有问必答。
“沈有容的儿子们,有几个有出息的没有?”
崇祯发现既然人家女儿混的好了,自己就不应该打扰。
“沈寿岳昨年的进士,刚刚跟着陆鸿轩他们去湖广赈灾去了,现任罗田知县。”
骆养性显然有着准备,不假思索的就说出了出处。
“沈寿崇武力勇猛,现在正在军中服役,应该已经官至尉长了,算起来是在卢象升卢将军的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