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大明第一臣> 第七百一十八章 第一大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百一十八章 第一大案(3 / 4)

“学生不知道。”

张希孟淡然一笑,“你不用惭愧,其实写水战的兵书,我也不清楚!”

原来你都不知道?

那你还问我干什么?

只见张希孟继续叹道:“不光是水战的兵书,海外的情况,水文航路,船只建造,水兵挑选……有太多的东西,都是一片空白。”

话说到了这里,齐泰愣了好一会儿,似乎有了点思路,他渐渐跟上了张希孟的思路。

当初济民学堂办学,就包含了天文课程,后来设立了外务部,学堂也增设了外语课程,要求了解海外夷情。

如果说长期以来,重文轻武,武人受到压制。

那么在武将当中,骑马砍杀的陆上将领,对水师将领的歧视,一点不比前者少。搞不好还要超级加倍。

说白了,是压根就没有水师传统。

什么都是一片空白。

其实这也没啥不好理解的,但凡有武将可用,也不会让宦官统领水师,说实话,是真的没有人才。

“先生,这事情怎么会这样?偌大的大明朝,真的连水师人才都没有吗?”

张希孟苦笑了一声,透着无奈。

历代以来,倒不是说中原大地,就没有强大的水师。

只不过长久以来,水师都被置于辅助地位。

而且由于是内河水师,船只都在内水晃荡,发挥的空间并不大。水陆将领也没有那么明显的界限。

就比如常遇春,他不光骑马射箭厉害,上船之后,一样是横冲直撞,所向披靡。

所以,严格来说,中原王朝就缺少像样的水师战略,或者说,面对茫茫的大海,根本没啥概念。

这也是张希孟主张发展工商的难题之一。

这就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压根没有概念。

“我们在浙江、福建、岭南,有着大几百万,上千万的百姓,他们靠着海洋活着。对外贸易,丝绸茶叶,填补着朝廷的财政。即便如此重要,我们却缺少对海外的了解。反观大汉,仅仅是为了找寻共同对付匈奴的盟友,就派遣使者,凿穿西域,扩展了华夏百姓的空间。相比之下,我们确实不如老祖宗的勇毅果敢啊!”

齐泰渐渐低下了头,叹道:“学生没有猜错,这就是先生在济民学堂设立天文等课程的用意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