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大惊,“这是什么意思?”
“当初张相纵论元廷之败,破除我等改朝换代的迷思,提出驱逐胡虏,&bsp&bsp恢复中华,&bsp&bsp均分田亩,&bsp&bsp救济斯民,&bsp&bsp这十六个字的主张,彼时我还只是觉得张相是要聚拢人心,现在我才看出来,他是要重塑道德,再造纲常!”
宋濂眉头紧皱,乍听之下,他是不信的,毕竟千年延续下来的东西,其实那么容易推翻的,他张希孟是人,不是神仙!
可是再仔细想想,貌似也不是没有道理。
“伯温兄,褒扬石抹宜孙,是在于儒家纲常,在于忠义气节……张相最后的那段话,说得却是石抹宜孙欺压百姓,坐享民脂民膏……”
“对!景濂兄果然敏锐!”刘伯温探身道“张相的话,我至少看出了三层意思,一层比一层高深,让我叹为观止,五体投地啊!”
宋濂悚然,忙道“愿闻高论!”
“这第一层,自然是区分敌我,不能放着我们的英雄不管,去吹捧敌人!”
宋濂道“没错,这一层伯温兄也想到了。”
刘伯温咧嘴苦笑,他是想到了这一层,但后面的两层,却是他始料未及。
“张相第二层的意思,却是国家厉害和儒家纲常……对国家有利,和尊奉纲常,并不是一件事。这里面藏着国家和儒家的冲突。”
宋濂思忖片刻,努力回忆,他也有过目不忘之才,很快道“这一招是枫林先生接的,他反对把儒家和国家分开。”
刘伯温呵呵一笑,“他不过是强辩而已,如果张相直接询问上位,是要群臣站在国家这边,还是站在儒家这边,你看朱升怎么回答?”
宋濂忍不住吸了口气,“那么干的话,未免太过诛心了。”
刘伯温一笑,“没错,这就是张相厚道的地方,他的第三层就落在了百姓身上。石抹宜孙的忠义,并非是他这个人多了不起,而是为了自己的私利!他的私利是什么?值得搭上全家人的性命?这个私利就是压榨百姓,就是敲骨吸髓,就是誓死反对均田,不愿意让百姓得利!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如此小人行径,又算什么忠义之士?”
宋濂颇为震撼,他稍微整理,也明白了刘伯温的意思……虽然儒家也讲民为重,社稷次之,也讲仁政爱民……但是儒家的核心,还是纲常道德。
尤其是理学兴起之后,更是有这种倾向,只是空谈理气心性这些东西,不管怎么宣扬,都还是士大夫圈子,自娱自乐的东西,完全脱离百姓,浮在天上。
石抹宜孙这事情,就很明显暴露出儒家评价体系的弊病……因为按照儒家的观点,这人就是标准的义士,哪怕是敌人,也要给予尊重,也要褒扬他的忠义。
但是毫无疑问,这么干了,肯定会有一些人想不通,甚至会影响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