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她还想打听一下,如果她这样的想考个秀才,前期需要准备什么。
这花国的秀才跟现代还有点像,学生必须上学,一步一步来,才能考了童生再考秀才,层层递进,没有半路插队这一说。
但是清瑶打听了一圈,赵家镇就一个启蒙的私塾,再高一点的学府就要去阳城了。
这教育机构委实少的可怜,十里八村的人家,就这一个私塾,每天走在路上的时间再耗去四个小时,哪有功夫读书了?
怪不得赵家村的孩子都是大鼻涕挂着满村跑,哪怕多读一本书也不想这样。
尽管求学如此艰难,清瑶还是想考秀才。
秀才好啊,见官不用跪,受审不用刑,免税免徭役。
而且秀才可以在下辖的各级私塾、学校当讲师~
这社会地位不就有了~
距离她成为富一代,建立王家可是走了捷径。
而且比起现代的数理化,微积分,清瑶觉得她可以拼一拼……
古时候读书,读一本书就必须全本背下来,不过这也仅仅是参加科举最基础的要求了。
听说有的地方,甚至还要求背诵书籍里的小字注释,还需要写得一手好字……
背书,清瑶不怕,本就是学霸来这,可是写字,毛笔字!
有点难……
而且,秀才三年考一次,虽然所有年龄段都可以考,但是一个县一次录取三十个,比985大学还稀缺。
清瑶买了本字帖,又买了本类似于天工开物的冷门书籍,她现在极度缺乏相关的制造知识。
她打算忙完这阵子,就准备学习,回头考个蒙学,明年争取把童子试考过去~
至于跟一群小朋友一块上学的事,清瑶表示,没有压力啊!
不是还有七老八十还在童生蹲着的嘛~
只要她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清瑶牵着驴带着王铁蛋,慢悠悠的往村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