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历史军事>弘治大帝> 第一百九十一章 刘大夏辽东劝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九十一章 刘大夏辽东劝谏(2 / 5)

这成本成几何级增长,光武器采购每年便是三百万银元。

所以最终一年光是养这支军队朱佑樘便要耗费军费五百五十万银元。

五百五十万银元是什么概念?就是九边所有的军队军费开支也不过是六百万银元,九边军队加起来可是有着六十万军队。

养十万虎贲军的耗费跟养九边六十万军队的费用相仿佛,你说九边军队能不能有意见?

若不是这几年朱佑樘也相应给九边军队涨了些军饷,九边早因此发生叛乱,即便是如此,人向来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九边还是因为怨气发生了零星的叛乱,都被一一镇压。

每年光军费便是一千多万银元,这要是成化年间,早就因军费问题发生财政崩盘。

还好朱佑樘刚一登基便将商税税率进行了上调,改为什税一,而且严格打击漏税行为,光是商税这一项弘治三年便为大明带来了将近两千万银元的收入。

再加上三年持续不断地清丈田亩,农税也有所增长,达到了两千二百万银元,还有海关关税和茶叶盐税,弘治三年大明财政收入有望突破五千万银元。

这一收入首次超过永乐年,达到了大明财政新高点,所以朱佑樘才有底气对建州三卫动手,要知道战争打的就是钱粮。

不说其他的,就是说这次的人头军功赏赐朱佑樘就得花费一百多万两。还有武器损耗,战死的军士抚恤金,这些至少得两百万银元,所以这一仗下来至少三百万银元。

关键是这一仗下来是看不到任何产出收益的,对于文官来说在辽东对付建州三卫实在是最不划算的事情,因为辽东对于文官来说就是不毛之地。

要不是因为需要辽东作为屏障来隔绝蒙古人的侵扰,文官早建议放弃。所以对于朱佑樘私自跑到辽东去征战建州三卫是很有意见的,认为朱佑樘这纯粹是好大喜功。

即便是对皇帝朱佑樘打算移民填充辽东的举措,满朝文武都不是很赞同,他们只是认为估计没有人愿意去辽东,一个是辽东苦寒,再就是辽东不光有建州三卫女真部族是不是侵扰汉民,还有生女真猎人头。

若不是在大明实在不过不下去了谁愿意去辽东受苦。所以对于朱佑樘的移民辽东的诏令,百官可是很不看好。

不管百官怎么不看好,如今朱佑樘这个皇帝的威权已立,百官也不好强烈反对,这是捏着鼻子认了,由着皇帝朱佑樘去折腾,等着没有人响应号召,皇帝自然知道知难而退。

谁曾想皇帝朱佑樘为了移民充实辽东竟然对建州三卫举起了屠刀,对于这个,百官不可接受。

因为建州三卫自从被成化皇帝屠过一次之后,这些年还算老实,对于一个听话的藩属,百官认为是需要好好进行安抚的,而不是举起屠刀屠杀。

儒家的仁义道德也不允许这么干。

兵部右侍郎刘大夏就是含着这样的满肚仁义怨愤来到辽东,先是听说皇帝带兵在攻打建州右卫,等他跑到右卫的时候,右卫城寨已经是一片废墟,而且皇帝朱佑樘已经带兵去了建州中卫。

等刘大夏又马不停蹄地跑到建州中卫,却看到了令他震撼的一幕。

整个大营都充斥着嘹亮的军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