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铜钱古今罕见,也就朱子明才想得出来的制造办法。
炼铜制币厂的原料来自于池州路内的铜陵,一座已有两千多年开采历史的巨大铜矿。
每月基本都能够为吴国公府生产将近三百多吨左右的铜料,能够铸造一亿多枚铜钱,有将近十万贯的收入!
这笔收入也不小了,毕竟一个月十万贯,一年就是一百二十万贯,用来修筑一座新的金陵城绰绰有余。
金陵将会作为未来朱子明的王宫乃至皇宫,肯定是要修得恢宏大气,至少不能输了原先朱元璋修建的南京城。
金陵城具体要扩建至多大,暂时还没确定下来,因为金陵地势复杂,四四方方的城市并不适合,反而依据山势变化修筑城墙更为合适一点。
另外各代都有进行过金陵城的建造工作,最内的可作为宫城,其次往外扩为王城,再往外扩为京城,最后还有更大一面城墙,预计要将整个钟山都包裹进去。
不过那是最后的工程了,先期只会修建宫城、王城、京城三城,在前人修建的城墙和建筑进一步完善防御体系,把有缺失的地方补,把薄弱的环节加强,建造一座坚固的堡垒。
先期工程耗费预计将不下于一千万贯,工期也会被延长至十年。
反正从现在开始修建,每年一百二十万贯的预算,一直修到彻底完工为止。
然后再是最外面的外城郭,预计还要十年工期,投入同样不下一千万贯。
前前后后将近二十年的时间,规划得特别远。
当然,未来朱子明也有想过迁都到北方去,毕竟北方元廷大都才有王气,才能镇得住一个王朝的气运。
但往大都迁都又不太现实,一是大都脱离了根本之地不踏实,东南才是朱子明的根本,舍掉根本往北迁都,迁着迁着怕是把自己都给迁跨了。
二是迁都北方地区后,整个华夏恐怕又将转入大陆文明,从而失去对广袤海洋的向往,放弃对海洋时代的探索。
最终落后于时代的脚步,再次经历整个文明的衰败历程……
扯得有点远了,未来到底如何谁也说不一定,因为如果真的有需要,朱子明也只能迁都北方大都去。
一切都是形势说了算,毕竟形势比人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