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随同李善长前去的还有军情司的一队密探,共计二十余人!
此番出使特别重要,关系到后续一系列谋划,所以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为此朱子明特意让李善长带了礼物去送给朱子明和孙德崖二人,摆明了自己的交好之意。
白文先的计划能成功最好,不能成就得靠李善长此番出使,和濠州军建立友好关系,方便接下来征南军的煤炭往江南运输和销售。
朱子明做了两手准备,反正不管怎样都能保证将军府的利益不至于受到损害。
……
寿春城北的城门下,朱子明亲自出来相送,双方在城门下依依惜别,看着倒是颇为感人。
“李先生,此去濠州就全靠先生的啦!”朱子明拱手相拜道。
李善长见此忙躬身一礼,回道:“还请位放心,李某此去定叫濠州军答应与我军结盟,一并将怀远让与我征南军!”
“以先生之能,子明断不会担心先生完不成任务,只是如今兵荒马乱的,万望先生小心为,若事不可为,先生当谨记留待有用之身也!”
李善长的才能他看得到,相信朱元璋同样也看得到,到时候如果朱元璋要留下李善长那才是真正考验人性的时候。
万一李善长经不住朱元璋的软磨硬泡,耐不住朱元璋的苦苦相求,最终留在濠州助力朱元璋,那他这边岂不是鸡飞蛋打,赔了夫人又折兵!
所以朱子明此刻表现得格外关心李善长个人安危,从情感关怀的角度出发,更进一步的收拢李善长的心。
任务什么的不要紧,你这个人才是最重要的,只要人能够安然回来,对他对整个征南军而言都是赚的。
朱子明一番话果然说的李善长感动不已,古代儒家文人多有一颗士为知己者死的心。
虽然自秦汉传自元末,这种士为知己者死的风气淡了许多,但人们始终还是在不断强调从一而终,忠臣不事二主的价值观念!
朱子明也相信李善长的忠诚,相信李善长不会背叛他,但是朱元璋这人的手段了得,谁也不知道他最终会想出什么法子来,因此提前给李善长打预烦针就非常的有必要。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