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时看了很多书也写了很多读后感,然后想到应该为练琴的孩子们做点什么,所有就写出了这些既能训练手指又好听的练习曲。具体到每首曲子的动机,曲目介绍中已经写了。”
最后,周默笑问劳伦斯,“好听吗?”
因为练习曲难听,因为很多有天赋的孩子因为曲目难听放弃了音乐,想为古典音乐的未来做点贡献,所有才有了这些曲子。
至于更深层次的动机,有了上面的大动机,具体曲目的动机就很简单了,正如周默每一页PPT中提到的。
看到刮风下雨雪时心有所动,想到读过的历史与中外名著心有所感……
华夏年轻人是最爱读书后写读后感以及做阅读理解的群体。
大文豪文章中写个早安都能写出数篇读后感和阅读理解,周默小小年纪拥有丰富的情感世界以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不正常吗?
多么简单的逻辑!
多么高尚的情怀!
周默含笑而立,看向劳伦斯的目光中充满了鼓励。
你来喷我动机错误啊!
在华夏喷周默的爱国主义动机,还是喷周默不该推动音乐进步,不该写出这么好听的练习曲?
劳伦斯努力深呼吸,这个话题又被周默跳出去了。
这小子的脑子究竟有多喜欢跳啊,弹琴时不停的大跳,聊天时也在不停的跳!
坐在劳伦斯身后的图伦见老师陷入了尴尬境地,急忙低声提醒道:“他说给孩子写的,这些曲子对孩子来讲太难了!”
劳伦斯摇摇头。
这方面没有任何问题,因为初学的孩子可以分解后慢速训练这些曲目。
劳伦斯决定做最后一次努力。
这一次,他准备从具体乐理角度询问周默。
比如变调的技术点。他不怀疑周默的乐理知识广度,但他觉得乐理深度可能是个攻击点。
一直在防守的周默却突然主动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