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军已经算是相当有礼的人了。毕竟顶着大义的名头,不好明目张胆的干坏事,来借粮要人也没有强抢。
但以后再来的人就未必这么好了。董家只有董瑞和董诚父子两人,其余亲戚都远了,有事也帮不上什么忙。家里的钱不算多,人不算多,如果来一伙强人恶人,董瑞和董诚父子可能就会没命。
董瑞听到这里,脸色已经变得越来越严肃了。
他近来确实是越来越担心了。
“可是,我们没有强邻,城中也无巨财,又要到哪里去求援呢?”董瑞叹道。
有强邻可以依靠,有巨财可以请人来保护他们。两个都没有,又能怎么办?他总不能把城背着跑吧?
齐藉替他出了个主意:寻一靠山。最好远一点,离得近了容易被勒索,离得远了反倒更安全。
这个靠山最好名气大一点,这样离得远了也能保护董城。
董瑞连忙求齐藉指点。
齐藉小声说:“凤凰台上的安乐公主,便是最合适的人!”
董瑞乍听之下觉得这不是个好人选,可越想越觉得,还就是安乐公主合适!
首先,她是个公主。如果她是个公子,董瑞就该担心董城会被索取过多,董氏会被赶出董城。但公主的野心总比公子更好满足。
其次,凤凰台确实相当远了。既然不能盼她在左近时刻照拂董城,那就只能选一个名气最大的。现在天下还有谁不认识写出《祈君书》的安乐公主呢?
最后,比起包、李、伍等,安乐公主真的更好。
董瑞是受够了之前被索粮索人的苦楚了,想起来就害怕。他听说安乐公主就是喜欢商人,喜欢个新奇的东西,再加一个美男子。她既不带兵,也不打仗,那就不会像包氏、李氏那样找他要粮要人。
他想明白之后,就盘算从哪里寻来几样宝贝好送给安乐公主,求她庇佑董城。
齐藉知道后,又指点了他几下。
“那些花钱的东西倒是其次,公主更爱人学鲁字,遵鲁俗。”
齐藉劝他在城中试行鲁律,也不用全都照办,挑合适的用几部就行了。
董瑞与亲信商议数日,都觉得此计是可行的。
亲信道:“某曾拜读《鲁律》中的《商律》与《户律》,还有《女律》,受益非浅。公若肯遵行此律,则城中受用无穷!”
董瑞自己还真没读过,当即请亲信多讲讲。
亲信从齐藉那里得到不少真传——更收了一大笔钱——立刻慢慢道来。
他跟董瑞议了十几天,董瑞就决心要在城中行鲁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