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来早在第一节比赛看到尼克斯队提前换下了安东尼后,就已经预判到了这样的阵容安排。
所以他在这个时候为安东尼准备了饕餮大餐。
控球后卫德拉季奇、得分后卫丹尼格林、小前锋阿泰斯特、大前锋小奥尼尔和中锋易键联。
丹尼格林和阿泰斯特将全场包夹安东尼,内线的小奥尼尔和易键联两人会更多的参与防守协防,来帮助填补丹尼格林和阿泰斯特留下的防守漏洞。
至于最外围的德拉季奇则只需要防守外线球员的三分投射和更多的参与轮转防守,至于内线护框问题,则完全交给队友来处理。
这番防守布置下来,安东尼的进攻效率就出现了极大的问题。
事实上安东尼的确是一个一对一单打的高手,看阿泰斯特在单防他时的效率就知道了。
就算是靠单防拿到了DPOY的阿泰斯特都很难去限制对方。
所以在一对一单打上,安东尼是和科比一样出色。
只不过,在一对二或者一对三的极高强度防守压力下的单打上,安东尼显然是不如科比的。
这也是泰伦卢一直建议李来包夹安东尼的原因。
而李来在给丹尼格林和阿泰斯特布置的包夹防守任务中,目的也很明确。
可以给安东尼出手投篮的机会,但必须让对方投得很别扭。
在极不自然的姿势投篮下,安东尼的效率将会进一步降低。
除此之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绝不能给安东尼轻易突破杀入内线的机会,因为对方在杀入内线点投这一下,非常具有杀伤力。
这一进攻手段,就算是那些联盟顶级内线球员坐镇禁区都很难防下来。
不得不说增重了的安东尼,真的是一位低位进攻大杀器。
至此三威胁进攻中的两环,突、投已经防守清楚,而最后一环的传球上,那么就不需要雄鹿队投入太多的防守精力。
因为安东尼从来就不是一个顶级传球手,尼克斯队的角色球员也没有砍分爆炸力的高手。
所以防守安东尼的传球反而是最次要。
第二节比赛仅仅进行了三分钟,安东尼开局手感爆冷4中1。
在丹尼格林和阿泰斯特的包夹限制下,他再也没有轻松得分的机会。
最重要的是,小奥尼尔还一直在罚球线附近协防,这基本杜绝了安东尼持球冲击杀入篮下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