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同样,这样的打法驱动下,比6还不稳定,搏斗的上限提高了,带来的后果是下限更低
不是你炸就是我炸,逼着对面回应,不然就骑你脸,不给第三种解法。
秦明其实无意评判未来的事,在他看来,一支队伍变好还是变坏,都是摸索中进行,也都有一定团队分配的责任。
选手都是喜欢自己玩的最舒服,但一个团队游戏,没有不牺牲的打法,除非是实力碾压,不然就是要做出选择,是想打后期,还是打前中期,还是打分带、ke、强开太多太多了。
的问题不在于阵容,ly的也没差到看不了,只是队员们习惯围绕下路做事,这么赢的次数太多,其他位置形成本能了,不然per世界赛也不会一个葬送上路对线。
僵硬的不是阵容,小虎能玩沙皇、维克托,per能玩兰博、杰斯,香锅成名豹女、蜘蛛,只是打法思路过于趋同。
这些英雄他们都拿过,只是打起来习惯等一等d的发育周期,毕竟除了特定的速推体系,d这个位置注定改变局势的能力要压后。
在大多数情况下,场均37分钟的结束时间也基本告诉了大家他们是一支什么队伍,进攻核心是打野,绝对主力是d,中路要稳,上路要承伤,还得承担开团任务,仅凭这个,他们也进了世界赛。
只是跟顶尖强队比起来,缺少的这点变化被放大了,暴露出和博弈选择的不足了。
再说直白一点,下路发育受针对的程度越大,哪怕不产生击杀,只是逼迫其打钱效率变慢,都能逼得下路转线到中期这一段的过渡时间,留给d打钱的时间延长,使得野区越被动。
当下路没了超出时间线的发育,香锅慢慢适应团队的打法也没告诉他忍让二字,这也是为什么香锅有时候会在d吃线的时候突然野区阵亡,再丢一波节奏,继续放大劣势的原因。
作为曾经的对手,现在的教练,秦明看待问题还算透彻,这套体系的优缺点都有,其实是能作为常规战术来用。
只是秦明从后世带来的风格就更喜欢“多变”,因为他知道战术发起点和终结点越是能相互转化,对手想针对的难度就越是倍增。
双比单稳定,三分配经济做得好又比双打法更多变,更难限制。
小虎的能力完全够,被磨平的那点刀尖操作靠经验也能弥补,实力这东西,还是发挥出来才靠谱,训练赛再强,你大赛打不出,用处又在哪?
稳,不是问题,僵硬才是问题,而这都是构建体系、战术分配下的执行问题。
与之相比,上路的问题就有点大了,赛区盛产蓝领,可工具可的上单倒是少,培养一个lndre还是蛇队的非卖品。
如果秦明就此满足的话,从二队提上来的ete在国内相当好混,已经打了大半年同样的东西,无非是香锅再牺牲一点,磨合的问题绝对被压到最少。
可这是秦明想要的吗?
当然不。
他的目标从来都是世界赛,而不是在国内冒尖就满足了。
他要的是召唤师杯,是赛冠军,是成为当之无愧的冠军教练,而不是维持不了只能算个“名教练”。
要想保持即战力又想让队伍成绩有更上一层的资本需要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