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时分,开始收卷。
所有的试卷被分成八份,糊住名字,放在了这八个考官的桌子上。
试卷的数量很多,足有上百份,可分成八份的话,也不算太多。
朱元璋也没有离开,他将谨身殿当成了御书房,批阅着奏折。
按理来说,这些试卷评判完毕之后,要挑选出十份上佳的试卷,然后交由朱元璋进行评阅。
可就在挑选这十份上佳试卷的时候,陈松和其他的那些考官出现了分歧。
分歧主要体现在齐泰的试卷上,因为糊住了名字,所以陈松并不知道,这就是齐泰的试卷,只是觉得这张试卷很扯淡。
这张试卷上,回答的是陈松关于海禁和市舶司的问题。
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他的回答竟然是,海禁应该一直推行,应该废除市舶司。
最好将,和海贸有关的所有东西全部毁掉。
这样的试卷,陈松又怎么可能让他通过呢?又怎么可能将其列为那十份上佳试卷呢?
可这份试卷的作答方式,文笔措辞,非常对其他几个考官的胃口,所以,他们觉得,海禁之事,只要言之有理便可,不一定非得做出一个确切的回答,所以这份试卷应该列为那十份上佳试卷。
陈松一个人,他又不是诸葛亮,又怎么能说的过来呢?
众人的吵闹声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放下手中的奏折,朱元璋朝着众人看来,“在说些什么?”
一旁的朱标走了下来,来到陈松等人面前。
陈松站起,将齐泰的那份试卷拿起,说道:“这张试卷上回答的问题是海禁与市舶司之事,通篇措辞瑰丽,可没有一句话说在点子上。
通篇读下来,主要目的就是一个,那就是废除市舶司,推行海禁。至于为什么要废除市舶司,他又说不出个所以然,好像就是为了废除市舶司而废除市舶司!”
朱标皱着眉头,从陈松的手中接过这张试卷。
越看脸色越阴沉,最后他直接拿着这张试卷去找朱元璋。
朱元璋从朱标的手中接过这张试卷,认认真真的看着。
只看到一半,气就不打一处来。
不停的拍着桌子,骂道:“胡言乱语,说的毫无道理。市舶司岂能说废除就废除?要是能说出个所以然,那倒也没什么,可通篇全部都是之乎者也,圣人言,这能解决什么问题?
圣人那个时候,哪里有市舶司,哪里有海商?不取他罢,列为第三甲吧!”
朱元璋直接给这张试卷判了死刑,第三甲,同进士出身,这是最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