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事第三天,也速迭儿麾下有士兵开始“溃逃”,督战兵“追杀不断”,亦有大量兵马被朱棣俘虏。
根据这些俘虏所言,主将也速迭儿和副将“内讧”,副将是脱古思帖木儿派来的人,和主将不和。
如今战事不利,副将主张撤退。
可是,也速迭儿不愿意撤退,两人矛盾激发,麾下各部摩擦不断。
起初,朱棣是不相信的,可是,随着抓捕的俘虏越多,这样的说辞也越来越多了起来。
第四天早晨,朱棣于黄崖口关城墙上看到了也速迭儿的营地中有火冒起,再加上那些俘虏所言,朱棣相信了也速迭儿不敌,已经溃逃。
那可是也速迭儿,是脱古思帖木儿麾下的悍将,是阿里不哥的后裔,要是将此人击败或者活捉,那可是无上的荣耀。
现在的朱棣正年轻,年轻气盛之下,怎么可能会让这个大好机会从手中溜走?
于是,朱棣率领一部分骑兵出城追杀。
朱棣不知道的是,一场大网正在朝着他袭来。
起初,战事顺利,敌军狼奔豕突,就像无头苍蝇一样。
可是,这些人似乎都只是一些小喽啰,朱棣一直没有遇到也速迭儿的主力。
无法,朱棣只好一直追杀,追出去很远。
等他追上也速迭儿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中计了。
原来也速迭儿根本就没有内讧,麾下士兵也根本不是溃败,溃败的那些都只是跟随也速迭儿出来的牧民,就是一些杂兵。
而且所谓的内讧,正是也速迭儿的诡计。
也速迭儿的主力在第二天早晨就已经开始后退,留下的只是一些不知真相的杂兵和一些引诱朱棣的士兵。
至于也速迭儿的主力,早已设置好了埋伏,静静等候着朱棣。
明初的前元,士兵的战斗力和素质还是很不错的,命令执行力很强。
朱棣不明真相,一头扎进了也速迭儿的埋伏。
朱棣出来率领的士兵都是骑兵,虽然数量不少,可因为朱棣心急,部队前后拉的太长,被也速迭儿从中间截断,突然打击之下,失了方寸,开始溃败。
朱棣见大势已去,只好率领余骑突围。
只是,都这么多天了,还没有突围成功的消息传来。
等朱棣率领的那些骑兵溃败下来的溃兵回到黄崖口关时,郑良才知道这个消息。
燕王失陷敌营,此乃大事,知道这个消息后,郑良方寸大乱,急忙征调密云后卫以及周边卫所兵马出关,营救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