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他生活了二十年的地方,突然离开,难免有些不舍。
此时的朱棣不过是二十岁的少年,还没有靖难时的沉稳。
“北平沿靠草原,殿下就藩北平,定然可保大明边疆无事!”陈松安慰道。
朱棣沉默下来,他静静的看着陈松。
许久之后,朱棣开口道:“但愿如此吧,只是俺这一去,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唉,山高水长,不知何时才能再会!”
在交通不发达的明朝,北平和应天府之间相差的距离,可不是那么容易征服的。
“殿下放下,咱们肯定会有再见的那天。”陈松说道。
朱棣点点头,“好,但愿如此吧。俺今天来就是单纯的来你这转转,现在不来,以后可就没时间了!
对了,俺这次来,俺爹让我告诉你一件事情。
从明天开始,你就要上早朝了。你现在是驸马都尉,也该上朝了。”
陈松:“……”
陈松没有想到,朱元璋竟然如此迫不及待的想让自己上朝。
其实,朱元璋让陈松上朝也是有私心的。
在朱元璋看来,陈松总能以一种非常独特的视角来看待问题,若是让陈松上朝,估计解决某些事情会有特别的效果。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聊着天,一直到天黑。
陈松站在家门口,看着远去的马车,轻轻叹息一声。
陈松明白,若是自己能挽救朱标的生命,恐怕朱棣想要再回来,可就难了。
陈松和朱标接触的不多,来应天府的这些时间当中,和朱棣相处的时间最多。
在陈松看来,朱棣就是一个急于向父亲证明自己的少年。
虽然有些鲁莽,但为人豪爽。作为皇家子弟,也不可避免的有一些固执、执拗以及霸道。
只是,在陈松面前,朱棣收敛了不少。
夜渐渐的深了,陈松回到卧室时,朱静安静静的坐在卧室当中的桌子旁。
桌子上摆放着一个砂锅,里面是冒着热气的热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