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松点点头,踮起脚尖四处观瞧。
没多久,一个大太监带着几个小太监搬来几张桌子来到了旁边。
这个大太监陈松认识,就是之前找陈松的庆童。
在庆童的旁边站着几个穿着公服的官员,他们身上的公服也是青色。
这些人是礼部的官员,是记录这些臣子送的寿礼。
朱元璋最恨内侍乱权,所以对内侍管教最为严格,不允许内侍议政,也不允许内侍识字。
庆童也不认识字,要是认识字,估计早被朱元璋踢出皇宫。
朱元璋的儿子们当然不用去庆童那里,去的都是这些外臣。
徐达这些勋贵以及前来祝寿的文武们排着队伍,送上自己的礼单。
在洪武朝当官最难,不管是皇帝还是皇后的寿礼,选择起来都很难。
送的好了,朱元璋不满意,会认为官员尸位素餐,贪污**;送的差了,又说不过去。
所以,每到这个时候,就是考验官员们人情世故的最佳时刻。
陈松排在了中间位置,随着人群的移动,陈松也来到了庆童前面。
那几个礼部官员坐在桌子后面,静静看着陈松。
“什么名字,什么官职,什么寿礼!”一个官员拿着毛笔,看着陈松。
“陈松,没有官职,至于寿礼,是这个!”
陈松从怀里取出了安宫牛黄丸,放在了桌子上。
记录的礼部官员看了看桌子上的锦盒,又看了看陈松,一脸茫然。
庆童急忙凑了过来,对这几个礼部官员道:“就按照这样记录,不用想太多!”
庆童说着将桌子上的锦盒拿起,看向陈松,“陛下说,你送的礼要在第一时间送到陛下那里去。
敢问你这寿礼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