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既然你们试探我,那我给你憋个大的!”
陈松可不觉得宋濂会莫名其妙的问自己这些问题。
“不知先生想听什么方面的见解?”陈松询问。
宋濂想了想,说道:“今日陛下赐你一处宅院,听闻你要开医馆。
今日我看了看,你那处地方周围,商铺众多,我想问你,你对士农工商中的商是如何看的?”
陈松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在脑海中组织着语言。
宋濂也没有追问,静静的等待着。
一刻钟后,陈松开腔:“自古以来,商贾皆为贱籍。我认为,此法不可取!”
“这是为何?商贾不事生产,皆是投机取巧之辈,为何不能沦为贱籍?”宋濂反问。
作为根正苗红的读书人,宋濂自然瞧不起商人。
陈松缓声道:“先生,应天府乃我朝京师,全国货物齐聚京城。
我且问先生,若是没有商贾,仅凭着官府的力量,可否将全天下物资送到京城?”
宋濂摇摇头,“不能,就算能,定要花费大量银钱!”
“商贾虽然不事生产,但是起到运输货物的作用。
天下这么大,仅凭着官府的力量,是没有办法将货物运输天下。
我朝在洪武三年实行开中法,以盐引为利,诱使商人运输粮草至塞外边疆。
若是没了商人,这军粮该如何运输?
……
在我看来,商人是整个天下间最不可或缺的存在!”
陈松抑扬顿挫,侃侃而谈。
宋濂听着陈松的声音,时而沉思,时而皱眉。
“你的意思是,朝廷要优待商人?”宋濂反问。
“不不不!”陈松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