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地动的事涉及到李广在皇帝心中的地位,本身李广身边都是一群趋炎附势的小人,他们现在都想方设法去自保,有能力的试图再去巴结别人,为以后在官场上混迹铺路,没能力的也做好了抽身离开朝堂的准备
加上地动令人不安,京师各衙门的人都有些无心政事的意思。
内阁。
李东阳带着一份吏部考核的名单回来,眼下刘健不在,只有谢迁和徐溥在。
“在京官场近日来事故不断,掌通政使事空缺已耽误很久,陛下迟迟没有定下人选,这两日朝议时怕也难再廷推,是该想办法把空缺补上。”
李东阳看出了京师官场的一种浮躁心态。
地动是引子,李广的事再一发酵,年底又都没什么心思在朝事上好像所有的官员都等着过年,再等来年。
来年还不知是个什么样子。
谢迁把名单接过去,笑着递给了徐溥。
徐溥没有打开,面色凝重道:“总缺着也不是办法,或让礼部的人暂时顶上,提请陛下兼领也可。”
以徐溥的意思,既然现在通政使职位空缺,也先别想着从左右通政中往上提拔了,一时半会可能皇帝也不会同意,还不如找个礼部侍郎或者干脆是礼部尚书兼一下掌通政使事,就跟代职务一样,等通政使补上来了再还政,总好过于一直拖着。
通政使负责题奏的事,跟内阁直接对接,其实内阁很在意通政使司那边的事务。
那边政务顺畅,题奏等才不会耽搁,否则就会像现在这样,很多事务都要压几天才送过来,事情的缓急也要内阁自行去把控,很费事。
李东阳点点头。
显然徐溥做的提议,之前是有例可循的,更容易得到皇帝的批准。
但现在他显然也心不在此。
“徐老,你说这建昌伯,会不会中途被陛下召回京师?”李东阳对于这种事,都好像没了自己的看法,因为他也看不透朱祐樘、李广和张延龄这三人之间微妙的关系。
徐溥道:“这与我等何干?”
谢迁则笑呵呵道:“看陛下保李广的心意很坚定,若是单以地动就想把李广弄下来,就怕是欠点火候,若是能加一把火就好了!”
外人只以表象误以为,内阁在张延龄和李广的事务上倾向去保李广,舍弃张延龄。
但其实内阁内部早有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