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祐樘似乎也心知这一点,他叹道:“不过始终你入户部时候不长,朕便对你罚奉三月。”
“臣谢主隆恩。”周经一脸感激涕零。
罚奉三月
看似不痛不痒,但那是对于家底殷实的人来说,对普通的大臣,这可是很重的惩罚。
在周经谢恩回到自己的位置之后,朱祐樘又感慨道:“大明朝堂的重要职位,应当为有才能之人所得,而不应为蠹虫所窃据。吏部!”
吏部尚书屠滽走出来道:“臣在。”
朱祐樘道:“此番有诸多犯官,乃吏部及都察院失察所致,你难道就不想说点什么?”
“老臣知罪。”屠滽也识相,嘴上如此说,心里却在犯嘀咕。
这种屎盆子也能往吏部和都察院头上扣的?
朱祐樘冷声道:“一样,你也罚奉三月!”
屠滽简直想骂娘,但他还是老实领旨:“臣谢恩。”
朱祐樘再道:“此番朝廷各部出缺,吏部对此有何设想?”
有犯官落罪被查,空下来的职位肯定还是需要有人顶上的,大明朝到弘治年间冗官冗员的情况已非常严重,现在有出缺简直是对候缺之人的一种恩赐。
朱祐樘要特别在朝堂上提到这件事,意思就是吏部不能再随便乱来,但屠滽似乎并不解其中之意:“各部出缺当由其部下官增补,至于下官之空缺,由观政进士择优而用。”
朱祐樘不满道:“户部出了如此大的纰漏,回头还要细查,现在让他们自补其缺,回头岂不是让他们自己查自己?”
“这样吧,从刑部或礼部调一些人,补上空缺,至于观政进士增补方面吏部将所有增补之人详尽方案以奏疏上呈,由朕批准后方可推行。”
朱祐樘意思是要趁机过问中下层官员推选和任命。
以往这种事虽然最后也是由皇帝批准,但基本上吏部根据三年小考和九年大考两项考评做结论,皇帝是不会多过问的。
“吏部遵旨。”
屠滽登时感觉到皇帝对吏部的不信任,但他还是不敢多说,恭敬领命。
朱祐樘接连对户部和吏部做了指示。
他还是显得气愤难消道:“朕希望诸位臣工可以真正做到清正廉明,不像一些人哼。”
说到这里,朱祐樘冷冷打量工部尚书刘璋,道:“之前有奏疏呈报,说是过去几年河工有人暗中克扣钱粮物资,朕也要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