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要么是有人故意将此案跟许国联系起来,要么就是李植、江东之和羊可立弹劾蔡系周、孙愈贤的最终目标是冲着许国来的。
后来的事实证明的确如此。
因为随后李植、江东之和羊可立又开始弹劾申时行,他们想将首辅申时行、次辅许国拱走,让他们的老师三辅王锡爵担任首辅。
当时万历皇帝为了营建自己的寿宫,派遣礼部尚书徐学谟选择大峪山吉壤。
万历十三年时,万历皇帝又派申时行前往大峪山视察。
不料,李植、江东之、羊可立借题发挥,上疏说大峪山并非吉壤,由于申时行与徐学谟关系密切,所以才随便同意徐学谟的选择。
并且企图借口寿宫选址不妥,迫使申时行辞职,除了王锡爵外,还向皇帝引荐了当时的刑部侍郎张岳和太常寺卿何源入阁。
王锡爵因此便向皇帝写了一封《因事抗言求去疏》,说他是因为被小人利用而引咎自责,以为应当辞官而明志。
由于王锡爵并不因为李植等人是自己的门生,而与之相呼应,也不因为与张居正有宿怨而大肆挞伐,取申时行而代之,反而大义凛然谴责那批品德不良的“建言之臣”。
万历皇帝看了王锡爵的奏疏,不但留任申时行为首辅,还严厉斥责了李植三人。
皇帝这一表态,朝中与申时行交好的科道官也纷纷纠弹李植三人,最终使得万历皇帝将李植、江东之、羊可立连降三级,而且还从京师贬往外地。
至此之后,朝中靠将政敌划为“张党”而攻讦毁谤的风气渐渐弱了下去。
在与言官的这场较量中,申时行终于略胜一筹。
因此朱翊钧在此时提起蔡系周被贴大字报,言下之意就是支持申时行,反对言官以划分“张党”而攻击能臣的手段,
“漕运关系重大,不是哪个党能用哪个党不能用的问题。”
朱翊钧慢慢道,
“倘或海运能顺畅通行,取代漕运,朕也就不寄希望于潘季驯了。”
张诚点点头,十分理解地回道,
“皇爷说得是,自蒙元以来,便不时有以海运取代漕运一说。”
“可若海运可行,韩山童、刘福通当年又怎能编造得出‘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谶言呢?”
不想朱翊钧见张诚如此通情达意,反倒一愣,
“难道海运不可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