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诚见皇帝毫不犹豫地就同意了起复潘季驯的请求,并没有再提“张党”云云,心中不禁便有一点儿吃惊,
“皇爷圣明。”
朱翊钧现在已经当了快九个多月的皇帝,早就学会了如何看底下人的眼色。
——这一点朱翊钧也是当了皇帝才发现,上位者和底下人总是无时不刻地在看对方眼色。
张诚和紫禁城内的所有宫人都有这一项技能,他们平日不需要等待皇帝开口,只要根据朱翊钧的眉毛、眼梢、嘴唇或胡子的任何轻微动作,就能知道皇帝究竟想干甚么。
在这项技能上,朱翊钧显然修炼得不如张诚那般如火纯青。
他虽然只是刚刚入了门,但已经比刚穿越来时会读人心思多了,
“科道官在为潘季驯申辩时,不是总说他‘罪轻责重’吗?”
朱翊钧淡笑道,
“尤其是那个蔡系周,都被人贴了大字报了,还不忘为潘季驯申辩道,‘皇上欲雪枉,而刑部尚书之枉,先不得雪’,朕可都一一记着呢。”
大字报是进入万历年间以后,大明官场忽然出现的一种奇特现象。
朝中有些官员或党派为了打击政敌,在斗争激烈的情况下,有时会采取匿名在京中贴大字报的方式来攻讦他人。
这些大字报通常会揭示一些私密的事情,往往会掀起大波,达到普通奏章无法达成的效果。
蔡系周被贴大字报的情形是这样的。
万历十二年时,“倒张”运动进入了高峰,一些人仍旧拿着张居正在世时候的事情互相攻击。
在万历皇帝决定对张居正抄家的时候,刑部尚书潘季驯因为替张居正说话被御史李植弹劾而罢官。
当时的御史蔡系周、孙愈贤因为跟李植有间隙,借着潘季驯有冤开始弹劾李植。
于是李植的同党江东之、羊可立立刻参加进来,并将蔡系周、孙愈贤两人划成“张党”予以攻击。
这本来是一场科道官阵营的内斗,但李植、江东之和羊可立三人偏偏将张居正牵扯进来作为打倒政敌的砝码。
很快京城便流传起一张大字报,说蔡系周、孙愈贤弹劾李植,是当时已经是内阁大学士的许国指使的。
于是斗争的方向立刻发生了变化。
因为许国当年是在“张居正夺情案”里面支持过因上疏谏言而被廷杖的吴中行和赵用贤的,所以此案跟张居正就失去了关联。
因此那张大字报的作用是很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