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历史军事>三国之上将邢道荣> 第三百四十八章 称王和论功行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四十八章 称王和论功行赏(3 / 4)

反正蒋琬虽是文人,武力却也不低,已经9级的他,精气神之旺盛,不下于寻常武将,念念诏书而已,算的了什么?

“琬尊大王令!”

蒋琬恭恭敬敬的接过册封王诏,走上前来,在王座下方转身,面对大殿中人,展开诏书,便开始抑扬顿挫的念了起来。

邢道荣对楚国内部官员制度的安排,还有爵位规定,基本上循汉制,改动不多。

大体来说,楚国的官员,分职位,和爵位区别划分,其中爵位又分为军爵和位爵。

但却仿秦朝,极为重视军爵,另外,加上位爵,作为有功之人的整体论功行赏。

军爵,以纯军功统计,位尊,享高额俸禄,无封地,不世袭。

位爵,以所有功劳综合统计,有封地,可世袭,除了军功外,还包括在内政方面的建树,算是邢道荣单独强调出来的。

毕竟,也要给没法上战场的人封爵希望不是?

当然,没有军功,封爵的难度,可就大的多了。

军爵无法世袭,位爵却可以,所以,位爵的重要性,显然比单纯的军爵更高!

但位爵若被后人继承,便要自动降一级,同时,还必须按‘推恩令’分家,如此,没有立功的前提下,位爵会不断下降,直到沦为平民。

邢道荣绝不会容许,自己治下的新权贵们,拥有坐大到汉朝世家那种规模的机会。

军爵制度,照搬秦汉,即分二十级军功爵位,从最低的‘公士’,到最高的‘列侯’。

“庞统庞士元,上前听封!”

只听得殿下,传来蒋琬的声音。

“臣在!”

浓眉掀鼻,黑面短髯的庞统,大步走了出来,弯腰躬身听命。

看了眼庞统,蒋琬目光回到诏书上,念道:

“庞统庞士元,跟随大王南征北战,经历了……,等诸般大战,立下大功,今封为太尉,执掌楚国武事,享受秩俸万石,授金印紫绶!”

“同时,授交州刺史,兼二品右将军,军爵右庶长,位爵县伯!”

听完诏令后,庞统表情不变,向高居王座的邢道荣躬身拜道:

“多谢大王!”

随即,领下诸般印绶退下不提。

看着已经11级了的庞统,邢道荣暗暗点头。

论起功劳,庞统和蒋琬二人,可谓不分上下,但文武有别,作为最早跟随自己的人,蒋琬职位略居上位,完全合情合理。

大司马又称丞相,算是楚王之下第一人,但太尉却仅次于大司马,最重要的是,太尉掌管楚国所有兵马,为武官之首,严格来说,地位并不比大司马低。

两人分别兼任荆州和扬州刺史,地位平等,将军品阶方面,庞统的右将军,略低于蒋琬的左将军,但其实也是一个档次。

庞统的军爵高于蒋琬,毕竟,他一直负责军队的整体规划,也担任着军队最高统帅的位置。

但蒋琬的位爵却比庞统高一级,也就是说,在整体功劳上,蒋琬尚在庞统之上。

当然,二者功劳其实相差不大,之所以如此,邢道荣主要还是考虑到资历方面。

任何时候,同等条件下,老资历的都有理由占点便宜不是?

楚国的将军品级,同样仿汉,但取消了六品杂牌称号,按五品划分,分实授和虚领,二品以下可暂代。

实授将军无需说,每一个都有独一无二的称号,及相应俸禄和职权。

虚领么,类似一个荣誉,领俸禄,无职权。

暂代,则是根据实际情况,由上官指派,临时担任。

一品将军只有一个,即大将军,由邢道荣亲自担任。

二品将军,按是否有资格单独统领大军出征而定,分三公,前后左右中,四征,四镇四个等级。

三品将军,可以独领一支军队出战,分王宫禁军,四安,四平三个等级。

四品将军,领军带兵的将领,不可单独引军出战,但可作为一个独立作战单元存在,分五校尉和三常备。

五品将军,贯通上下级,起着军队中枢作用,有称号的最低级将军,统一为裨将军和偏将军,一般而言,最多可带千人部队。

大致上,除了消除各种杂号外,和秦汉军职差不多。

庞统和蒋琬处于三公将军之下,看似不高,但却是楚国内部,军职最高的将军了。

邢道荣不想一上来就将麾下封到高位,成了封无可封一类,便严格控制将军品阶数量,日后立功,再逐一提升。

“刘巴刘子初,上前听封!”

蒋琬继续念道。

“臣在!”

刘巴出列,躬身拜道。

“刘巴刘子初,为最早辅助大王之人,劳苦功高,今册封为御史大夫,辅助大司马治理朝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