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舒去姜恪的书房看过,这个时代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农书,肥料的运用也十分广泛,但在民间,百姓种地更多的还是凭借祖辈相传的经验。
若是在和平年代也就罢了,偏偏现在是战乱时期,百姓动不动就要被迫迁移,而每每迁移,中途必然会折损一大批经验丰富又懂得看天时的老人,导致民间真正会种田的人更为稀少。
这时候,要是有官方出面对农民进行系统性的农业知识普及教育,必然能大幅提高农作物产量。
他瞧着颜如玉对种田这件事还挺热爱的,便准备去和自己担任郡守的父亲说一说这个想法。
将记着玩家名单的纸张收好,姜舒抚了抚衣袖起身,刚走到门外,就见常在姜恪身边侍奉的婢仆迎面走来,见到他便行礼道:“三郎君,府君让您去后堂一趟。”
姜舒微微扬眉,这么巧?
各种念头转了一圈,姜舒没想到姜恪找他的目的,便应声道:“知道了,我这就过去。”
·
官署后堂是郡守与幕僚下属商议公事之地,门口转角皆有护卫把守,环境较为私密。
姜舒到了那才发现之前未碰上面的郡丞朱泰与主簿李贸都坐于席中,前者体态微胖、神态祥和,像个宽容大度的老好人,后者身形瘦削,眼窝凹陷,留着一簇山羊胡子,瞧着十分精明。
在这一胖一瘦的搭配衬托下,倒觉得威严正肃的姜恪显得有些儒雅了。
三位皆是长辈,姜舒躬身行礼,随后问:“阿父有事寻我?”
“方才谢府来人传话,谢愔邀你明日去府中做客。”
姜殊抬眉,立即反应过来,谢愔应该是试用过药了。
他连忙问:“除此以外,可还有说别的?”
姜恪微微颔首,带着几分笑意地看向一旁的朱泰。
那位面容随和的郡丞便问道:“三郎君可否透露,你是如何说服谢七弦以一石百钱之价换粮的?”
果然成了!
姜舒也禁不住露出笑意,解释道:“这要多亏兄长说服崔氏低价出粮在先,谢七弦为人良善,听闻此事后,便主动谈及可以一石百钱之价换给郡府粮食。”
主簿李贸微微蹙眉:“仅是这个原因?”
姜舒也知道这个理由比较单薄,便又做出少年人爽朗的表情道:“也或许,是因为我同谢兄聊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