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历史军事>汉道天下> 第944章 缓兵之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44章 缓兵之计(2 / 3)

这么一想,他这次从河东赶到行在的真实意图都值得怀疑。</p>

谁知道他是不是真的为了党事</p>

杨彪现在只想尽快赶到行在,与荀彧面对面的讨论一下这个问题。</p>

反复讨论之后,贾诩提出了一个建议。</p>

让士孙瑞立刻转战汉中,在汉中休整,并对益州形成攻势,同时联络益州的名士、大族,让他们看清形势,支持赵温,迫使刘璋向朝廷称臣,以免重蹈审配等人覆辙。</p>

如此能在朝廷正式发起攻击之前,益州称臣,或许可以避免一次大战,又不影响士孙瑞积累功劳。</p>

毕竟就算是没有发起攻击,围城也是有苦劳的。</p>

这次围攻邺城就是最典型的例子。</p>

沮俊升为九卿可不仅仅是酬赏旧功,多少也有一些围攻邺城的苦劳在里面。</p>

杨彪、周忠接受了这个建议。</p>

贾诩最后又提了一点:他想派长史杨阜赶到行在,代表太尉府,协助天子处理军务,以免来回传递消息,耽误时间。只有在重大事务的决策时,才由太尉直接负责。</p>

杨彪觉得可行,周忠也赞同这个建议,并决定派司空掾一人赶赴行在。</p>

达成一致,一起吃了午饭,又闲聊了一阵,杨彪、周忠才起身告辞。</p>

出了太尉府,杨彪脸上的笑容就消失了,幽幽一声长叹。</p>

“嘉谋,有些事,已经拦不住啦。”</p>

周忠点头附和。“穷则变,变则通。既然拦不住,不如主动变。”</p>

杨彪转头看看周忠。“既然如此,为什么你只派一个掾,不派长史”</p>

周忠眨眨眼睛。“有区别吗朝廷又没有制度,我觉得掾就够了。”</p>

杨彪哑然失笑,指指周忠,欲言又止。</p>

不得不说,周忠的选择更明智。如果贾诩派了长史,他也派长史,那就等于三公形成了共识,接着就有可能成为默认的规则,最后再变成明文制度。现在三公不一致,这件事就还要讨论,至少可以拖一些时间。</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