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济南府城池高大,易守难攻,又有德王府的兵马帮助携守,估计建奴急切间不可得?”
颜继祖自然不知秦浩明和卢象升上下级默契到此种程度,人家平白无故愿意帮助已经是铭感大恩,自然是当场应诺,同时也提出自己疑问和困惑。
唉,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大明别的不多,猪队友太多。
就崇祯时期,前有袁崇焕,现有杨嗣昌、后有史可法。
害自己倒也让人无话可说,最重要的害了别人啊!
就像现在,颜继祖听从兵部尚书杨嗣昌之命,让他一个月间在德州和济南来回跑了三趟,最终留守德州。
可结果如何?
济南失守,德王被擒。
言官交章劾颜继祖,后来颜继祖怪罪杨嗣昌,并且曰:“臣兵少力弱,不敢居守德之功,不敢不分失济之罪。请以爵禄还朝廷,以骸骨还父母。”
可崇祯袒护杨嗣昌,不肯让颜继祖致仕归家,把他斩首。而作为罪魁祸首的杨嗣昌连求情都没有,委实让人心寒至极。
“此一时彼一时!
颜大人,兵部原先让您镇守德州,无非是防范建奴从德州入济南府,而现在他们从聊城迂回,您老现在驻守德州有意义吗?
济南府能够坚守几日末将不知道,但如果万一失守,而颜大人您这里没有任何建议反馈,您老觉得后果会如何?”
秦浩明摇摇头,大明没救了,上上下下都是脑袋不清楚的人,包括眼前的颜继祖。
事情到了如此紧急时刻,还存有侥幸之心。
单干,必须单干!
就跟原先自己想的一样,即使卢象升、孙传庭、洪承涛跟自己合作,都不可信任他们。
无它,虽然他们都是名将,脑袋清晰灵活,但最大的问题是作不了主,连他们自己都被人坑死,关键时刻还保护得了他秦浩明吗?
想想现在的兵部尚书杨嗣昌,之后的陈新甲,还有继任者史可法,秦浩明的毛骨情不自禁悚然,个个都是坑人高手。
说兵事一个不如一个,说坑人一个强过一个,自己小命经不住他们折腾啊!
而与之相反的则是,人越坑越多,名气一个比一个大,最典型至极的就是史可法。
客观的说,就像后世学者顾城在《南明史》说的一样,对于史可法的誓死不降,应当充分肯定他的民族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