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上,江枫就在电视新闻里看见这样的消息。
5月21日,上海证券交易笔数达到了5456笔,交易金额达到了5亿多元,其中股票的交易金额为3.6亿多元,双双创下了历史的最高纪录。
同时,在这条消息的最后,上交所的负责人公布,今年股票上市公司将有大幅的增加,力争在6月里推出几个较大的上市公司。
1992年5月21日,是上交所发展历史具有不平凡意义的一天。
正是由于这一天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布全面放开股价,上证指数从20日的616点直升到21日的1266点。
等到21日收盘的时候,上证指数已经达到了1265点,面值一元的新股一上市赚二三十元则是平常的事。
股市之所以会出现这样奇怪的现象,说起来还是与股市的一些规定有关。
上交所从开始着手放开股价,到到最终作出这个决定,时间已经整整过去差不多两个月。
1992年5月5日,上交所宣布把所有的上市股票,每日涨跌停幅度从1%调升至5%,直到5月21日全面彻底的放开了涨跌限幅。
上交所从开始以来,似乎一直在笼子里受困,5月21日终于达到了放飞自我的这一天,因此,就出现了狂飙猛进的情形。
江枫知道此次久受压抑的上海证券市场豪情大发,在股价放开以后,股民们会大量的入市,结果就是引发了报价和交易系统的堵塞。
在江枫的记忆中,正是因为5月21日股市的大上涨,直接引出了另外一件事情。
这件事情就是上交所自6月1日起,组织20多家会员单位进驻文化广场,开办了空前绝后的“文化广场证券交易大市场”。
“文化广场证券交易大市场”是专门用来接受客户卖出委托的地方,在这里是不可以进行股票的买进的。
由于事先准备的不是特别完善,“文化广场证券交易大市场”第一天因为股民恐慌性入场交易引发秩序大乱,开市半小时便宣布暂停。
经过重新安排一周后方才重开,此时是有8家会员单位进场接受客户买卖委托。
广场内的各项服务也大幅提升,每隔5分钟就播报一次股票行情,委托点接受单子后通过电话报入交易所场内撮合。
直到一年半以后,运行的文化广场证券交易大市场方才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