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必要之事,绝对不会出席和过问。
如今朝廷呈三足鼎立之势,一派是太子的党羽,而景修寒凭借他父王的先前积攒下来的人脉和自己的赫赫战功,在朝中的的势力最盛。
而第三股势力,便是定安安王顾家的势力。
其中,太子的势力最弱,顾家次之,顾家是异姓王,注定无法继承大统,所以他们一直都是保持八面玲珑的态度,时而亲太子,时而中立。
其实是顾家一直在持观望的态度。
有的时候做臣子的,甚至比皇帝还关心皇位的传承。
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到底该支持那一位皇子,更像是一场赌博。
如今的定安王并不好景彧,所以一直都呈观望态度。
而其中最强的,当属景修寒,肃王府一脉乃是正统皇室血脉。
老肃王当年南征北战,不仅奠定了肃王府在朝中的地位,而且也为景修寒积累下大量的人脉。
就算不借老肃王的势力,光是景修寒这些年积累下的赫赫战功,以前他培养起来的人,都足以令他在朝堂之上独当一面。
有许多重臣,甚至都不想知道景修寒支持那一位皇子,想直接让他继承大统。
景修寒本人对于皇位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他知道功高震主的道理,所以自愿散去手中掌握的十万兵权,并且答应了皇帝从边关迁回京城的要求。
这些年来皇帝敬他重他,他也让自己尽可能地远离皇权斗争。
太子的党羽千方百计地想要拉拢景修寒,只要景修寒支持太子,得到他的肯定,可以说太子在朝中兼职就是高枕无忧,那还用什么联姻结党的手段。
可景修寒始终保持中立,皇后没办法,只能转投他处。
目前是在极力地拉拢顾家,并且又时还会联合顾家来打压景修寒,从他手里抢夺更多的资源。
且说回这昏庸的老皇帝,此人是极了怪力乱神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