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一旦下定决心, 动作就变得十分迅速起来,但是在他迅速的同时,莎士比亚和泰戈尔也生出了暂退一步的心思。
这并不是说他们不想帮雨果, 而是这件事如果只是单纯的停在人道主义援助上,他们是不会拒绝的, 但是涉及到政治上的问题, 他们的存在就会变得敏感了。
事情发展到了这一步,虽然是莎士比亚怂恿雨果的, 但是怂恿完了他就知道这件事只能让法国人自己去干, 甚至连国籍至今不明的慕清都不方便插手。
但是慕清却回绝了莎士比亚隐晦的拒绝。
以英国人的身份当然是不好参与进这种事情, 但是同时,如果整个事件都是由法国人跟进的, 那就很有可能发生一件事,法国上层为了降低影响,避免影响他们的国际地位,把这件事压下来。
而且并不需要莎士比亚出面, 他只要隐藏身份帮一些忙, 负责在前面承担火力的可以是在巴黎驻扎的国际纵队。
而且也不需要暴露全部,只揭露一部分就好。
虽然嘴上说着“这样回到英国没办法解释!”
但是莎士比亚还是口嫌体正直的答应了。他现在无官一身轻, 说穿了就是一个热心助人的围观群众, 怎么,普通民众就不能乐于助人了?
想要提醒他重要的不是乐于助人, 而是乐于助人的地点的泰戈尔:…虽然, 但是, 可是, 他们两个现在英国乡下, 而不是海的那边的繁华都市。
按理说, 每个人在面临这两种选择的时候,都应该选择对自己的祖国有利的那个,但是雨果这个人是真的思维奇怪,他认为平衡比维持面子更重要。
而且说白了,这件事暴露出去,对于法国能有什么影响?顶多是声讨一下,到时候把锅全都推在卢梭身上,然后躺平任嘲一段时间就行了——不然还能有什么影响?
慕清在探知他的想法之后,感叹了一句:“当你的偶像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
雨果那家伙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我这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想必前辈都是愿意看到后辈比他们强的,当然,如果卢梭先生能反杀的话,并不妨碍我继续崇拜他呀!”
然后他们就被反杀了(不是)!
谈不上反杀,但是确实也不是预料之中稳定的胜利。至少跟雨果的计划相差甚远,预定的时间被提前,导致很多人还没有到,本来想划水的莎士比亚只能认真帮雨果,不然就真的要翻车了。
计划前期的崩盘在于他们忽略了一个很不起眼的人物:
欧仁·苏的能力跟巴黎公社中的其他异能力者比起来简直就是鸡肋,因为他的能力限制太大了,不过就在他打算一直浑浑噩噩的在情报部混到退休的时候,赏识他的人出现了。
卢梭虽然拉拢他的本质是为了满足他那过于强烈的掌控欲,但是欧仁·苏还是义无反顾的成为了他忠诚的拥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