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势很快燃烧起来,曹军侧翼进攻路径受到限制。
没有办法发挥出兵力优势,曹军不得不把兵力集中到没有起火的正面。
关羽军守住了防线。
身后喊杀声大作,廖化回头看去,一支编制完整的援军抵达战场。
廖化没有看到王甫的旗帜,援兵的数量也不多,但是,这支部队在关键时刻出现,让将士们士气一振。
面对意志坚定的关羽军,曹军防线出现了破绽。
当然,实力上的差距并不是仅靠意志力就能弥补的。
等到关羽军战斗热情消散,曹军将会重新确立战场优势。
坚持等来了转机,曹军攻破的营门外,同样响起了喊杀声。
结合掌握的信息,廖化判断,这支杀向营外曹军的部队,必然是王甫的主力部队。
王甫带领的援军一共只有步兵和骑兵一千多人。
关平带领先锋百人进行增援后,王甫麾下还剩下九百人。
全部投入营中进行防守也难以对局势产生大的逆转。
所以,王甫发现曹军攻入四冢营地的时候,没有把全部兵力派入营内。
指派少量兵力入营之后,王甫亲自统帅主力迂回到入营曹军的后方,截断曹军的入营通道,与营外曹军发生战斗。
只有廖化、关平与少量将士知道王甫的真实兵力。
绝大多数将士并不知道营外的情况,两军将士的感受也完全相反。
处于颓势中的关羽军将士,知道友军到达,战意大增。
和关羽军正面厮杀的曹军将士却产生动摇,他们不仅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还会担心自己的退路被截断。
廖化明白,战斗已经到达了转折时刻,他立即下达进攻命令。
关羽军一连发起三轮冲击。
曹将殷署在作战时一马当先,曹军阵型被冲乱之后,他的位置也暴露在廖化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