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匡面色凝重道:“回君上,卫国前些时日,暴雨成灾,因为处洪河上游,受灾郡县倒也不多,卫国赈济得当,就未出现大的动荡,只是卫君信重奸佞妖人,将政事悉由上卿孙焕、宁遵把持,一心求问长生之术,前段时间在国中广选秀女,以致怨声载道。”
苏照道:“此事孤知道,但这些并不足以动摇卫君之地位。”
此代卫君最早是靠着政变篡得君位,善用权谋,性情阴刻、多疑,心胸狭隘,不能容人,即位以来,没有大的建树,可也没有什么天怒人怨之举。
冯匡道:“卫**力,精锐禁军大概在十万左右,六万屯驻在卫都帝丘,其余四万则分镇四方边郡,主要防备晋国入寇,其中就有两万驻扎在河中郡。”
作为一个拥地十五郡的大国,在非战之时,常备十万精锐甲兵,也属正常。
但苏照知道,这只是表面现象,一但苏卫两国爆发国战,卫国也能像苏国一样,迅速组织起庞大的军队。
说不定,这个数量还要往上翻两翻。
苏照道:“孤欲先发制人,御敌于国门之外,冯卿觉得以我国之军力,可图卫国之土否?”
冯匡面上现出思索,沉吟道:“君上,卫国一共有十五郡,与我临阳隔河对望的就是黎郡,黎郡郡守华良,臣在临阳之时,就多和其人打着交道,此人勇武过人,向有谋略,非易于之辈。”
苏照皱了皱眉,道:“黎郡屯驻多少卫兵?”
“三千禁兵,四千郡兵。”冯匡回道。
“还真是防备甚严。”苏照凝声道。
冯匡忽然整容敛色道:“君上,臣冒昧进言。”
“冯卿但言无妨。”苏照道。
“以我国之国力,恐不能一举灭卫,纵君上天纵之资,率强兵谋伐黎郡,也会引来豫州诸国的群起而攻。”冯匡道。
说白了,还是卫国的国力并不足以支持苏国大肆扩张,这和郑国之间战争不同,以奇计拒郑,夺其疆土,毕竟不是灭国之战。
灭国之战当头,再小的国家也会爆发出难以想象的战争潜力,而且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国际干涉。
如十年前的郑灭苏之战,郑国以雷霆万钧之势,大兵压境,一举鲸吞苏国,但结果呢?
鲁卫二国派兵来援,苏国最终还是渡过灭国之危。
在很早以前,郑国灭陈,也是顶着其他国家的干涉,甚至在洛都当着吉祥物的周天子都派使斥责。
郑国迫于压力,还是给陈国留下方圆五十里的宗庙祭祀之地。
同样的道理,苏国如果想要灭卫,就要做好顶着齐鲁二国派兵干涉的准备。